《友人亭松》

时间: 2024-09-19 21:31:06

俛仰不能去,如逢旧友同。

曾因春雪散,见在华山中。

何处有明月,访君听远风。

相将归未得,各占石岩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友人亭松 于武陵 〔唐代〕

俛仰不能去,如逢旧友同。 曾因春雪散,见在华山中。 何处有明月,访君听远风。 相将归未得,各占石岩东。

白话文翻译:

我徘徊不去,仿佛遇到了老朋友。 曾经因为春雪消散,现在在华山中相见。 哪里有明月,我来拜访你,听远方的风声。 我们一同归去却未能实现,各自占据着东边的岩石。

注释:

  • 俛仰:低头和抬头,形容徘徊不去的样子。
  • 旧友:老朋友。
  • 春雪散:春天的雪消融。
  • 华山: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
  • 明月:明亮的月亮,常用来象征美好的事物或时光。
  • 访君:拜访你。
  • 听远风:倾听远方的风声,可能象征着远方的消息或思念。
  • 相将:一同,一起。
  • 石岩:岩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武陵,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清新自然,多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是在华山游览时,因景生情,怀念旧友而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游览华山时,因景生情,怀念旧友,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在华山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深切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俛仰不能去,如逢旧友同”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徘徊不去的情态,仿佛与旧友重逢,情感真挚。后文通过“春雪散”、“明月”、“远风”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山水友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俛仰不能去,如逢旧友同”:诗人徘徊不去,仿佛遇到了老朋友,表达了对旧友的深切怀念。
  2. “曾因春雪散,见在华山中”:曾经因为春雪消融而分散,现在在华山中相见,表达了重逢的喜悦。
  3. “何处有明月,访君听远风”:哪里有明月,我来拜访你,听远方的风声,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4. “相将归未得,各占石岩东”:我们一同归去却未能实现,各自占据着东边的岩石,表达了无法同归的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逢旧友同”将徘徊不去的感觉比作遇到老朋友,形象生动。
  • 拟人:“明月”、“远风”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俛仰”与“如逢”,“春雪散”与“华山中”,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友情与自然,通过描绘在华山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深切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意象分析:

  • 春雪散:春天的雪消融,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变迁。
  • 明月:明亮的月亮,象征美好的事物或时光。
  • 远风:远方的风声,可能象征着远方的消息或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俛仰不能去”形容的是诗人怎样的情态? A. 低头 B. 徘徊不去 C. 抬头
  2. “曾因春雪散”中的“春雪散”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时间的流逝 C. 雪的美丽
  3. 诗中“访君听远风”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孤独 B. 思念 C. 喜悦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宁静的心境。
  • 杜甫的《望岳》:描绘华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于武陵的《友人亭松》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自然景色,但于诗更注重表达对友情的怀念,而王诗则更注重表达对自然的宁静心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于武陵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于武陵的诗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