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信宫二首 其一 于武陵 〔唐代〕 簟凉秋气初,长信恨何如。 拂黛月生指,解鬟云满梳。 一从悲画扇,几度泣前鱼。 坐听南宫乐,凉风摇翠裾。
白话文翻译:
竹席凉爽,初秋的气息渐浓,长信宫中的怨恨又如何呢? 轻轻拂去眉间的黛色,月光似乎从指尖生出,解开发髻,云鬓如满梳。 自从那悲伤的画扇事件后,几次为前鱼哭泣。 坐着聆听南宫的音乐,凉风吹动着翠绿的裙裾。
注释:
- 簟凉:竹席凉爽。
- 秋气初:初秋的气息。
- 长信恨何如:长信宫中的怨恨又如何呢?长信宫,汉代宫名,这里指宫中女子的怨恨。
- 拂黛:轻轻拂去眉间的黛色。
- 月生指:月光似乎从指尖生出。
- 解鬟:解开发髻。
- 云满梳:云鬓如满梳。
- 一从悲画扇:自从那悲伤的画扇事件后。典出《汉书·外戚传》,班婕妤失宠后作《怨歌行》,以秋扇见捐喻己失宠。
- 几度泣前鱼:几次为前鱼哭泣。典出《庄子·外物》,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 南宫乐:南宫的音乐。
- 凉风摇翠裾:凉风吹动着翠绿的裙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武陵,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离愁别绪、人生感慨,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宫中女子的哀怨情思,通过对秋气、月光、发髻等意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女子对失宠的悲痛和对往事的回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气、月光、发髻等意象,细腻地描绘了宫中女子的哀怨情思。首句“簟凉秋气初”,以竹席的凉爽引出初秋的气息,为全诗定下了凄凉的基调。接着,“长信恨何如”一句,直接点出了宫中女子的怨恨,情感深沉。后两句通过对女子动作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她的孤独和哀伤。最后两句“坐听南宫乐,凉风摇翠裾”,以乐声和凉风为背景,增强了诗歌的意境,使读者更能感受到女子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簟凉秋气初”:以竹席的凉爽引出初秋的气息,为全诗定下了凄凉的基调。
- “长信恨何如”:直接点出了宫中女子的怨恨,情感深沉。
- “拂黛月生指”:通过对女子动作的描写,展现了她的孤独和哀伤。
- “解鬟云满梳”:进一步展现了女子的孤独和哀伤。
- “一从悲画扇”:以画扇事件为典故,表达了女子对失宠的悲痛。
- “几度泣前鱼”:以前鱼哭泣为典故,表达了女子对往事的回忆。
- “坐听南宫乐”:以乐声为背景,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 “凉风摇翠裾”:以凉风为背景,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月生指”比喻月光似乎从指尖生出。
- 拟人:“凉风摇翠裾”拟人化地描绘了凉风吹动裙裾的情景。
- 对仗:“拂黛月生指,解鬟云满梳”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秋气、月光、发髻等意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宫中女子对失宠的悲痛和对往事的回忆,展现了她的孤独和哀伤。
意象分析:
- 秋气:初秋的气息,凄凉的基调。
- 月光:月光似乎从指尖生出,孤独和哀伤。
- 发髻:解开发髻,云鬓如满梳,孤独和哀伤。
- 画扇:画扇事件,失宠的悲痛。
- 前鱼:前鱼哭泣,往事的回忆。
- 乐声:南宫的音乐,增强意境。
- 凉风:凉风吹动裙裾,增强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长信恨何如”指的是什么? A. 长信宫中的怨恨 B. 长信宫中的欢乐 C. 长信宫中的平静 D. 长信宫中的期待
-
“一从悲画扇”中的“画扇”典故出自哪里? A. 《汉书·外戚传》 B. 《庄子·外物》 C. 《史记·外戚传》 D. 《左传·外戚传》
-
“几度泣前鱼”中的“前鱼”典故出自哪里? A. 《汉书·外戚传》 B. 《庄子·外物》 C. 《史记·外戚传》 D. 《左传·外戚传》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班婕妤《怨歌行》:以秋扇见捐喻己失宠,与本诗中的“一从悲画扇”相呼应。
- 王昌龄《长信怨》:同样描绘宫中女子的哀怨情思,与本诗主题相近。
诗词对比:
- 班婕妤《怨歌行》与本诗中的“一从悲画扇”:两者都以秋扇见捐为典故,表达了女子对失宠的悲痛。
- 王昌龄《长信怨》与本诗:两者都描绘了宫中女子的哀怨情思,但王昌龄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女子的无奈和悲愤。
参考资料:
- 《全唐诗》
- 《汉书·外戚传》
- 《庄子·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