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往日三语掾,解道将无同。
我观李校书,超迈有古风。
谈道屡入微,闭门长蒿蓬。
谁能赏远韵,太守似安丰。
白话文翻译:
曾经是三语的掾,解说的道理似乎没有共同点。我看到李校书,他的风度超脱,具有古人的风范。谈论道理时他常常深入细致,闭门独处如同长草蓬。谁能欣赏那远方的韵味,太守似乎就像安丰那样。
注释:
- 三语掾:指古代官职,掾是官吏的职称,三语可能是指“三种语言”或“三个方面的才华”。
- 李校书:李子先(李商隐),字子先,出身于唐代,是著名的诗人。
- 超迈有古风:形容李校书的风范超越常人,具有古代的风采。
- 谈道屡入微:指谈论道理时深入细致。
- 闭门长蒿蓬:形容闭门独处,清静的环境。
- 太守似安丰:安丰是古代的一个地方名,可能暗指某位太守,意在形容太守的风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翁,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在文学上以诗、词、文三方面都有所成就,尤其以诗歌创作而著称。黄庭坚的诗风清新高远,特别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黄庭坚与李子先的友谊之际,表达了对李子先学识与品味的赞赏,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对道理探讨的热情和对古人风范的向往。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这首诗通过对李子先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高度评价和对古代风范的羡慕。开头两句提到“三语掾”,暗示了诗人在官场中遇到的复杂人际关系,接着转到对李校书的描写,强调他超凡的才华与古风,抒发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李校书的形象不仅是一个学识渊博的文人,更是一个在学问上不拘泥于俗套的人,他的“闭门长蒿蓬”显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与当时社会的浮华形成鲜明对比。在最后两句中,诗人感叹这样的人才难得,甚至连太守都似乎无法欣赏其深厚的韵味,反映出文人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失落。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简练,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往日三语掾:曾经的官职与责任,暗示了诗人对当时官场生活的不满。
- 解道将无同:说话时常常没有共鸣,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我观李校书:引出李子先这个人物,表现出诗人对他的关注。
- 超迈有古风:赞美李子先的气度和风范,超越平常人。
- 谈道屡入微:李校书善于深入探讨道理,表现出其学识的深度。
- 闭门长蒿蓬:隐居生活的描述,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谁能赏远韵:感叹如此深厚的文化素养难以被理解。
- 太守似安丰:暗示社会上难得的人才,令人惋惜。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谈道屡入微,闭门长蒿蓬”,工整对称。
- 比喻:用“蒿蓬”来比喻隐居的清苦生活。
- 夸张:对李校书的赞美,表现出其非凡的气度。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李子先的赞美,表达了对理想人格和深厚文化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失望与无奈,体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语掾:象征官场的复杂与无奈。
- 古风:代表理想的文化追求。
- 蒿蓬:隐喻孤独与清苦的隐逸生活。
- 远韵:象征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黄庭坚的“李校书”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李白
B. 李商隐
C. 李清照
D. 李贺 -
诗中提到的“闭门长蒿蓬”意指什么?
A. 隐居生活
B. 官场生涯
C. 游山玩水
D. 读书学习 -
诗中“谁能赏远韵”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自豪
B. 失落
C. 兴奋
D. 悔恨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商隐《夜雨寄北》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黄庭坚与李商隐的诗歌比较:
- 黄庭坚的诗歌往往关注人际关系和理想人格,而李商隐则更倾向于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 两位诗人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黄庭坚使用清新高远的语言,而李商隐则常用细腻而富有情感的词句。
参考资料:
- 《黄庭坚诗集》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