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舍》

时间: 2025-04-28 16:04:47

剥啄敲村舍,丫叉揖主人。

新墙拆龟兆,疏瓦断鱼鳞。

红粒炊畲粟,青烟郁涧薪。

得床思熟睡,寒犬苦狺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剥啄敲村舍,丫叉揖主人。
新墙拆龟兆,疏瓦断鱼鳞。
红粒炊畲粟,青烟郁涧薪。
得床思熟睡,寒犬苦狺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村庄的宁静与朴实。鸟儿在村舍的周围啄食,像在向主人打招呼。新修的墙壁上有着龟裂的预兆,稀疏的瓦片如同断裂的鱼鳞。红色的谷物在灶上炊煮,青色的烟雾从山涧中袅袅升起。躺在床上,想着美好的睡眠,听到寒犬在外苦苦吠叫。

注释:

  • 剥啄:鸟儿啄食的声音。
  • 丫叉:表示手势,像是向主人致意。
  • 龟兆:古时认为龟裂的墙壁是坏运的预兆。
  • 鱼鳞:比喻瓦片的破碎。
  • 炊畲粟:在灶上煮食谷物。
  • 郁涧薪:山涧里燃烧的柴火。
  • 寒犬:指冬天的狗,形容天气寒冷。

典故解析:

  • 龟裂:古代人们常用龟甲的裂纹来占卜,寓意不吉利。
  • 鱼鳞:反映出屋顶老旧、维修不足的情形,隐喻生活的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宋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生于南宋时期。陆游一生致力于诗文创作,他的作品多反映了个人的抒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怀,风格质朴而细腻。

创作背景:

《村舍》创作于南宋时期,那个时代国势衰弱,社会动荡。陆游在诗中通过描绘乡村生活,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渴望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的生活景象,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诗的开头以“剥啄敲村舍”引入,生动地刻画出鸟儿在村舍周围的情景,给人一种活泼、自然的感觉。接着提到新墙的龟裂与瓦片的破损,暗示着生活的不易和社会的变迁。通过“红粒炊畲粟”和“青烟郁涧薪”的描写,诗人构建出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体现了农村人朴素的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以“得床思熟睡”和“寒犬苦狺狺”结尾,表达了诗人对安宁与温暖的渴望,以及对现实中艰难处境的无奈和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也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剥啄敲村舍:鸟儿在啄食,发出声音,表现出乡村的生机。
  2. 丫叉揖主人:鸟儿像是在向主人致意,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3. 新墙拆龟兆:新修的墙出现龟裂,暗示生活的不易。
  4. 疏瓦断鱼鳞:屋顶的瓦片稀疏,表现出居住环境的艰苦。
  5. 红粒炊畲粟:在灶上煮食,展现了朴素的田园生活。
  6. 青烟郁涧薪:青烟袅袅上升,营造出温暖的家庭氛围。
  7. 得床思熟睡:躺在床上,幻想着美好的睡眠。
  8. 寒犬苦狺狺:寒夜中狗的吠叫,表现出孤独感和对安宁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瓦片比作鱼鳞,生动形象。
  • 拟人:鸟儿像是有意识地向主人致意,增加了生活的情趣。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乡村日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艰难现实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 鸟儿:象征自然生机与自由。
  • 新墙与瓦片:象征农村的生活状况与社会的变迁。
  • 烟雾:象征家庭的温暖与生活的气息。
  • 床与犬吠:表现出人的孤独与对宁静生活的渴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剥啄”指的是什么? A. 鸟儿啄食
    B. 风的声音
    C. 水流的声音
    答案:A

  2. 诗中提到的“龟兆”象征什么? A. 吉祥
    B. 不吉
    C. 中庸
    答案:B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安宁与温暖的渴望
    B. 快乐与幸福
    C. 愤怒与不满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陆游的《村舍》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自然与乡村生活,但前者更注重生活的艰辛与对宁静的渴求,而后者则强调了自然的静谧与人心的和谐。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