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渡黄河》

时间: 2025-02-04 15:49:50

千里寻归路,一苇乱平源。

通波连马颊,迸水急龙门。

照日荣光净,惊风瑞浪翻。

棹唱临风断,樵讴入听喧。

岸迥秋霞落,潭深夕雾繁。

谁堪逝川上,日暮不归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渡黄河
千里寻归路,一苇乱平源。
通波连马颊,迸水急龙门。
照日荣光净,惊风瑞浪翻。
棹唱临风断,樵讴入听喧。
岸迥秋霞落,潭深夕雾繁。
谁堪逝川上,日暮不归魂。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这千里之外,我寻觅归家的路,却被一根浮萍打乱了水面的宁静。水波连绵,浸湿了马的脸颊,奔腾的水流冲击着急流的龙门。阳光照耀下的水面显得格外清澈,惊起了风浪翻滚。我的桨声在风中断断续续,山间的樵夫歌声传入耳中,显得喧嚣而热烈。岸边的秋霞渐渐坠落,潭水深处雾气弥漫。谁能承受在这逝去的河流上,日落时分的归魂不见?

注释:

字词注释:

  • “千里寻归路”:指寻找回家的路途遥远。
  • “一苇乱平源”:一根浮萍打乱了水面的平静。
  • “通波连马颊”:水波涟漪连着马的脸颊。
  • “迸水急龙门”:奔腾的水流冲击着龙门。
  • “照日荣光净”:阳光照耀下,水面显得清澈明亮。
  • “惊风瑞浪翻”:风起浪翻,水面激荡。
  • “棹唱临风断”:桨声在风中断断续续。
  • “樵讴入听喧”:樵夫的歌声传入耳中,显得热闹。
  • “岸迥秋霞落”:岸边的秋霞落下。
  • “潭深夕雾繁”:潭水深邃,傍晚雾气弥漫。

典故解析:

  • “龙门”:古代传说中龙门是鲤鱼跃龙门的地方,象征着机遇与成功。
  • “日暮”:指日落时分,常用来象征人生的晚期或归宿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骆宾王(公元640年-684年),唐代著名诗人,以骈文和五言诗见长。他身世显赫,曾任高官,但因政治波折而多次被贬。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晚渡黄河》创作于唐代,正值安史之乱前夕,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在此背景下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以及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晚渡黄河》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丰富的诗作。全诗以“晚渡”作为引子,描绘了黄河边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心中的孤独与渴望。开头的“千里寻归路”便道出了诗人对归家的热切期望,而“一苇乱平源”则暗示着这种期望受到外在环境的干扰,体现了人生的无奈与困惑。

诗中“通波连马颊,迸水急龙门”两句,描绘了水流的奔腾与动感,象征着人生的激荡与挑战。接着“照日荣光净,惊风瑞浪翻”,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也隐喻了人在风雨中奋斗的艰辛。最后几句“岸迥秋霞落,潭深夕雾繁”,展示了黄昏时分的美丽与忧伤,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哀伤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黄河水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归属的渴望,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邃而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里寻归路:表达了归乡的遥远与艰辛。
  2. 一苇乱平源:浮萍象征着人生的波折与困扰。
  3. 通波连马颊:水波与马的脸颊相连,生动描绘出水的流动感。
  4. 迸水急龙门:水流的急速与动感,象征着生活的挑战。
  5. 照日荣光净:阳光照耀下的清澈水面,体现出一种宁静的美。
  6. 惊风瑞浪翻:风起浪涌,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与变幻。
  7. 棹唱临风断:桨声在风中断断续续,表现出孤独的旅程。
  8. 樵讴入听喧:樵夫的歌声显得喧闹,表现出生活的热烈。
  9. 岸迥秋霞落:秋霞的落下,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美好。
  10. 潭深夕雾繁:潭水深邃,傍晚雾气弥漫,营造出一种神秘感。
  11. 谁堪逝川上:感叹逝去的时光与人生的无常。
  12. 日暮不归魂:日落时分,归不去的思念与迷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龙门”暗喻机遇。
  • 拟人:如“樵讴入听喧”,赋予樵夫以生命。
  • 对仗:如“岸迥秋霞落,潭深夕雾繁”,工整对称。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黄河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河:象征着奔腾不息的生命力与无常。
  • 秋霞:代表着美好而短暂的时光。
  • 潭水:象征着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复杂情感。
  • 浮萍:暗示着人生的波折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千里寻归路”意指什么? A. 归乡的渴望
    B. 远行的艰辛
    C. 归家的快乐
    D. 旅行的乐趣

  2. “一苇乱平源”中的“苇”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情感
    C. 一种工具
    D. 一种动物

  3.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人生的思考
    C. 对爱情的追忆
    D. 对故乡的怀念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月夜忆舍弟》
  2. 李白《早发白帝城》
  3.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无常,但更侧重于亲情的描绘。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则展现了早晨的壮丽与人生的豪情,风格更加奔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骆宾王诗文集》
  3.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