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倭人寇我三月矣,寒宵凄惊,怆然有思》
时间: 2025-02-04 15:37: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倭人寇我三月矣,寒宵凄惊,怆然有思
作者:袁荣法
撼户狂飙变徵声。
梦回刁斗动连营。
山河破碎人千里,
霜月模糊夜五更。
灯炯炯,漏丁丁。
乱离谁信此身轻。
人生天道那堪问,
止向梅花索旧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寒冷的夜晚,听到狂风呼啸的声音,梦中感受到战争的气息。山河破碎,离散的人们流离失所,霜月照耀着朦胧的夜晚。灯光明亮,漏水声滴答作响,令人感到无奈与困惑。人生和天道又怎能轻易问询,眼前只好向梅花寻求昔日的约定。
注释
- 撼户:摇动门扉,形容风势猛烈。
- 狂飙:猛烈的风,指严寒的气候。
- 刁斗:古时的号角,表示军营的警报。
- 霜月:指寒冷的月光。
- 漏丁丁:滴水声,形象地描绘静谧的环境中偶尔的声音。
- 人生天道:指人生和自然法则,表达对命运的疑问。
- 梅花索旧盟:向梅花寻求过去的约定,象征怀旧与追寻。
典故解析
“梅花”常被视为坚韧与高洁的象征,古代文人常以梅花为寄托,表达对理想和情感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荣法,近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国家的动荡和个人的无奈,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此词写于国家动乱之际,诗人怀着对故土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表现出浓厚的爱国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袁荣法的《鹧鸪天》以其凄凉的情感和深刻的历史背景,展现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开篇即以“撼户狂飙”引入,给人一种紧迫感,随即转入梦境,展现出作者对国家沦陷的深切感受。诗中提到“山河破碎”,不仅描绘了物质的破坏,更深刻反映了人心的流离与悲惨的命运。
词中“霜月模糊夜五更”更是用意象渲染出谧静而又悲凉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份沉重的历史感。作者通过“灯炯炯,漏丁丁”的细节描写,表现出对孤独和迷惘的感受,仿佛在说即使灯光明亮,内心的焦虑却无法消散。
最后两句“人生天道那堪问,止向梅花索旧盟”更是点明了全诗的情感核心,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和对美好过往的追寻,令人思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撼户狂飙变徵声:狂风撼动门扉,似乎在发出战斗的号角,暗示了战争的来临。
- 梦回刁斗动连营:梦中回忆起军营的警报声,表现出对战乱的恐惧。
- 山河破碎人千里:国家沦陷,人民流离失所,展现出悲惨的现实。
- 霜月模糊夜五更:寒霜照耀的月光模糊夜空,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
- 灯炯炯,漏丁丁:灯光明亮,却伴随着滴水声,暗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 乱离谁信此身轻:在动荡中,谁能相信自己的命运还如此轻松。
- 人生天道那堪问:对命运和人生的深刻质疑。
- 止向梅花索旧盟:向梅花寻求过去的美好,象征对理想的追寻。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灯光和滴水声比作内心的孤独。
- 对仗:上下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国家破碎的痛心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充满了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意象分析
- 狂飙:象征动荡和不安的时代。
- 灯光:象征希望与孤独。
- 梅花:象征理想与追求,代表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爱情
- B. 战争与国家
- C. 自然景色
-
“霜月模糊夜五更”中“霜月”指的是什么?
- A. 夏天的清晨
- B. 寒冷的夜晚
- C. 春天的早晨
-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着什么?
- A. 绝望
- B. 理想与追求
- C. 财富
答案:
- B (战争与国家)
- B (寒冷的夜晚)
- B (理想与追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登高》 by 杜甫:描绘了国家动荡与个人的忧愁。
诗词对比:
- 比较袁荣法与杜甫在表达国家动荡时的不同视角,袁荣法关注个体的情感,杜甫则更注重整体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现实。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对古典诗词的全面解读。
- 《近现代诗词研究》:关于近现代诗人的生平和作品分析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