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宝林山禅院》

时间: 2025-01-26 03:22:19

山捧亭台郭绕山,遥盘苍翠到山巅。

岩中古井虽通海,

窟里阴云不上天。

罗列众星依木末,周回万室在檐前。

我来可要归禅老,一寸寒灰已达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宝林山禅院
作者: 方干 〔唐代〕

山捧亭台郭绕山,
遥盘苍翠到山巅。
岩中古井虽通海,
窟里阴云不上天。
罗列众星依木末,
周回万室在檐前。
我来可要归禅老,
一寸寒灰已达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宝林山禅院的优美景致:山环抱着亭台,四周是青翠的山峦;岩石中虽有古井,但水流通向大海,洞穴里的阴云却不见天日。星星在树梢上闪烁,万间房屋遍布在屋檐前。我来到这里,是否要归顺禅宗的老者,心中一寸寒灰已然通达了深奥的道理。

注释:

  • 亭台:指的是山中的建筑,常用于修身养性。
  • 遥盘苍翠:远远地环绕在青翠的山上,形容山的层次和风光。
  • 古井:深而古老的水井,象征着历史的积淀。
  • 阴云:形容洞中的阴暗,暗示隐秘与幽静。
  • 众星依木末:树梢上星星如同依偎的朋友,表现自然的和谐美。
  • 寒灰:象征着禅宗的智慧。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山水、禅宗的描写,体现了唐代士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禅理的向往。宝林山禅院的意象可以引申至许多诗人的创作,代表了隐逸生活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干,字季方,唐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表现对生活的深切感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正值士人追求隐逸、禅宗兴起的时期,禅院成为了修道养性的理想场所。方干在此诗中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禅理的思索。

诗歌鉴赏:

方干的《题宝林山禅院》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宝林山的自然风光与禅宗意境。诗的开头“山捧亭台郭绕山”描绘了优美的山水景象,形象生动,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幽的境地。诗中对古井和阴云的描写,表现了禅院的幽静与历史的积淀,暗示着人们在此地能够远离尘嚣,静心修行。

接着“罗列众星依木末,周回万室在檐前”展现了夜晚的宁静,星星点缀在树梢,仿佛在守护着这片清净之地。而最后两句则引发人们对禅宗的思考,作者借用“寒灰”来象征内心对禅理的领悟,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智慧。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示了唐代诗人特有的清新意境和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山捧亭台郭绕山:山环绕着亭台,形成一个优美的风景。
    2. 遥盘苍翠到山巅:青翠的景色延伸到山顶,表现了自然的辽阔。
    3. 岩中古井虽通海:古老的井虽然与海相通,暗示着历史与生命的延续。
    4. 窟里阴云不上天:洞穴中的阴云阻止阳光,表现出隐秘与幽静。
    5. 罗列众星依木末:星星在树梢上闪烁,构成美丽的夜景。
    6. 周回万室在檐前:众多房屋环绕在屋檐前,表现出人们的生活。
    7. 我来可要归禅老:我是否要向禅宗的老者归顺,体现了对禅理的向往。
    8. 一寸寒灰已达玄:内心的一点领悟已然通达深奥之理,表达了对智慧的追求。
  • 修辞手法

    1. 对仗:如“山捧亭台 郭绕山”,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2. 比喻:将“寒灰”比作智慧的象征,深刻而形象。
    3. 拟人:星星依木末,赋予星星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亲切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禅宗的向往与思考,传递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智慧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象征着高远与静谧,代表着修道与隐逸。
  • 亭台: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古井:象征着历史的积淀,暗示着内心的深邃。
  • 阴云:代表着隐秘与宁静,突出禅宗的幽静氛围。
  • 寒灰:象征智慧与领悟,表现了对深奥道理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方干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寒灰”象征什么?

    • A. 物质财富
    • B. 内心的领悟与智慧
    • C. 自然景观
  3. 诗中描写的宝林山禅院有什么特点?

    • A. 热闹纷繁
    • B. 幽静自然
    • C. 高楼大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写自然景观,强调宁静与远离尘世的理想。
  • 李白《庐山谣》:在描绘山水的同时,融入了个人的豪情与壮志,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此内容为一份关于方干《题宝林山禅院》的全面解析,希望对您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