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州东园十咏·锦屏阁》

时间: 2025-01-25 22:45:13

茂林斑若锦,秀巘矗如屏。

底处供登览,阑干在杳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阆州东园十咏·锦屏阁 茂林斑若锦,秀巘矗如屏。 底处供登览,阑干在杳冥。

白话文翻译:

茂密的树林斑驳如锦,秀美的山峰矗立如屏。 何处可以供人登高远眺,栏杆在遥远的高处。

注释:

  • 茂林:茂密的树林。
  • 斑若锦:斑驳如同锦缎。
  • 秀巘:秀美的山峰。
  • 矗如屏:矗立如同屏风。
  • 底处:何处。
  • 登览:登高远望。
  • 阑干:栏杆。
  • 杳冥:遥远的高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山水诗,善于描绘自然景物的美。这首诗是他在阆州东园游览时所作,通过描绘锦屏阁周围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文同在游览阆州东园时所作,通过对锦屏阁周围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诗中“茂林斑若锦,秀巘矗如屏”描绘了周围的自然景色,而“底处供登览,阑干在杳冥”则表达了诗人对登高远望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锦屏阁周围的自然景色。首句“茂林斑若锦”用“斑若锦”来形容茂密的树林,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次句“秀巘矗如屏”则以“矗如屏”来形容秀美的山峰,比喻贴切,形象突出。后两句“底处供登览,阑干在杳冥”则表达了诗人对登高远望的渴望,通过“杳冥”一词,营造出一种高远、神秘的氛围。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茂林斑若锦”:这句诗用“斑若锦”来形容茂密的树林,形象生动,色彩鲜明。通过比喻,将树林的斑驳色彩比作锦缎,增强了视觉美感。
  2. “秀巘矗如屏”:这句诗以“矗如屏”来形容秀美的山峰,比喻贴切,形象突出。通过比喻,将山峰的挺拔形态比作屏风,增强了山峰的雄伟感。
  3. “底处供登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登高远望的渴望。通过“底处”一词,暗示了诗人对高处的向往。
  4. “阑干在杳冥”:这句诗通过“杳冥”一词,营造出一种高远、神秘的氛围。通过“阑干”一词,暗示了诗人对高处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使用了“斑若锦”和“矗如屏”两个比喻,分别形容树林和山峰,增强了形象感和美感。
  • 拟人:诗中虽然没有明显的拟人手法,但通过“矗如屏”的比喻,赋予了山峰以人的姿态,增强了山峰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通过描绘锦屏阁周围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登高远望的渴望。

意象分析:

  • 茂林:象征着自然的生机和活力。
  • 斑若锦:象征着自然的美丽和多彩。
  • 秀巘:象征着自然的雄伟和壮丽。
  • 矗如屏:象征着自然的挺拔和坚强。
  • 杳冥:象征着高远和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茂林斑若锦”中的“斑若锦”形容的是什么? A. 山峰 B. 树林 C. 栏杆 D. 天空
  2. 诗中“秀巘矗如屏”中的“矗如屏”形容的是什么? A. 山峰 B. 树林 C. 栏杆 D. 天空
  3. 诗中“底处供登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恐惧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登高的渴望 D. 对远方的思念
  4. 诗中“阑干在杳冥”中的“杳冥”象征着什么? A. 高远 B. 神秘 C. 黑暗 D. 光明

答案:1. B 2. A 3. C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这首诗也描绘了自然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居的宁静和美丽。
  • 杜甫《望岳》:这首诗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诗词对比:

  • 文同《阆州东园十咏·锦屏阁》与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文同的诗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向往,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感受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这本书收录了宋代众多诗人的作品,包括文同的诗作,是研究宋诗的重要参考书。
  • 《文同诗集》:这本书收录了文同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文同诗歌的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