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病七十日,共疑无复生。
堤全河渐复,师济寇将平。
缥缈香云散,飕飀药鼎鸣。
庭前有残菊,自笑尚关情。
白话文翻译:
我病了七十天,大家都怀疑我再也活不下去了。
堤坝已经修复,河流渐渐恢复安宁,
敌人即将被平定,战争也快要结束。
缥缈的香云散去,药鼎的声音轻响。
庭前还有几朵残菊,独自嘲笑我依旧有牵挂。
注释:
- 一病:指长时间生病。
- 七十日:七十天,表示病期之长。
- 共疑:共同怀疑,指周围的人都对我的病情表示担忧。
- 无复生:再也活不下去。
- 堤全:堤坝已经完全修复。
- 河渐复:河流逐渐恢复安宁。
- 师济:指军队前来援助。
- 寇将平:敌人即将被平定。
- 缥缈香云:指药香渐渐散去。
- 飕飀:轻微的声音,形容药鼎的声音。
- 残菊:指庭前的菊花,象征着坚韧和对生活的眷恋。
- 关情:指对生活的依恋和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以爱国、抒情著称,作品数量庞大,涵盖诗、文、词等多个体裁。陆游一生经历了多次的战乱与国破之痛,故其诗作多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创作背景:
《一病七十日》写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国力衰弱、外有侵扰之时。此时,陆游因病卧床,病痛的折磨使他深刻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诗中流露出他对自己生命的思考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诗歌鉴赏:
《一病七十日》是一首深具情感的诗作,陆游通过生病的经历,反映了自己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诗的开头,作者通过“七十日”的长时间病痛,表现了自己几乎绝望的心态,令人感受到一种孤独和无助。然而,紧接着诗中描绘了堤坝的修复和敌人的平定,暗示着国家虽有困境,仍在逐渐恢复的希望。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更加丰富,既有对个人病痛的感慨,也有对国家未来的期盼。
最后,庭前的残菊自笑,虽是孤芳自赏,却又蕴含着作者对生活的坚持与热爱。诗人在病痛中依然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生命的希望,展现了他不屈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病七十日”,直接表达了长时间生病的事实,暗示了作者的虚弱与无奈。
- “共疑无复生”,表明周围人对他病情的担忧,反映出他在病中的孤立感。
- “堤全河渐复”,转折出现,描绘出外界的恢复与安宁,象征着希望的到来。
- “师济寇将平”,进一步强调国家局势的好转,暗示着作者对国家的关心。
- “缥缈香云散”,表现了药效的减弱,反映出作者对病痛的无奈。
- “飕飀药鼎鸣”,轻声的药鼎声,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庭前有残菊”,残菊象征坚韧与生命的延续。
- “自笑尚关情”,表达了一种自嘲的态度,尽管生病,依然有情感的牵挂。
修辞手法:
- 对比:生病的苦与国家的恢复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将菊花拟人化,赋予其情感,强调作者的主观情感。
- 意象:使用“药鼎”“香云”等意象,营造出特定的环境和氛围,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国家未来的关怀,体现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志士的情怀,同时也表现了他在逆境中坚持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病: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堤坝:象征国家的安宁与稳定。
- 残菊:象征生命的坚韧与对生活的依恋。
- 药鼎:象征治愈与希望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陆游的《一病七十日》是写给哪个时期的作品?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缥缈香云散”中的“香云”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思念
- B. 药的香气
- C. 自然的气息
-
诗中“庭前有残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悲伤
- B. 自嘲与坚韧
- C. 愉悦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飞的《满江红》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的作品中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陆游更多地体现了个人的生命体验与情感,而杜甫则侧重于社会现实的揭示与批判。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