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天井关 其三》

时间: 2025-01-26 04:33:22

青楼歌舞碧城春,王谢风流日斗新。

洛下残花犹殢客,璠间馀酒也狂人。

无田易佩苏秦印,有扇难遮庾亮尘。

白昼锦衣多睥睨,一廛何处不安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天井关 其三
作者:刘秉忠 〔元代〕
青楼歌舞碧城春,
王谢风流日斗新。
洛下残花犹殢客,
璠间馀酒也狂人。
无田易佩苏秦印,
有扇难遮庾亮尘。
白昼锦衣多睥睨,
一廛何处不安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青楼歌舞,繁华似锦,王谢家族的风流才子们更是争奇斗艳。然而,在洛阳的残花中,依然有醉客留连忘返;璠间的酒杯中,醉得狂放不羁。没有田地的人可以轻易佩戴苏秦的印章,有扇子的人却难以遮挡庾亮的尘土。白天穿着华丽锦衣的人多是目中无人的傲慢者,街市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对贫困的无奈与焦虑。

注释:

  • 青楼:指歌舞娱乐场所,常与妓女相关。
  • 王谢:王氏和谢氏,历史上著名的两大家族,象征风流才子。
  • 洛下:指洛阳,古代名城。
  • 残花:凋零的花朵,象征美好时光的逝去。
  • 苏秦印: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游说家,象征权势与地位。
  • 庾亮:历史人物,象征身世贫寒的无奈。
  • 锦衣:华丽的衣服,象征富贵和身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秉忠,元代诗人,生活在元代的动荡时期,以其独特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多描绘社会现实,关心民生,常结合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风气逐渐开放之时,青楼文化盛行。诗人通过描写歌舞与饮酒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奢华与贫富差距,表现了对繁华表象下人们内心挣扎的敏锐洞察。

诗歌鉴赏:

《过天井关 其三》展现了元代社会的繁华与流动,诗人的笔触细腻而深刻,将青楼的歌舞与王谢家族的风流巧妙结合,勾勒出一个充满生机却又透着忧伤的春天画面。诗中涉及的“青楼”不仅是欢愉的象征,更暗含了对那种表面繁华的讽刺;“残花”则是对美好事物的无奈感叹。通过洛下的残花和璠间的余酒,诗人似乎在表达对生活的无奈与失落。特别是“无田易佩苏秦印,有扇难遮庾亮尘”,则展现了对身份的反思,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与人们对权势的渴望。结尾处的“白昼锦衣多睥睨,一廛何处不安贫”,更是道出众人内心的焦虑与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歌透过细腻的描写,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深刻地融合在一起,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楼歌舞碧城春:描绘青楼中歌舞的热闹,与春天的景象交融。
  2. 王谢风流日斗新:提到王谢家族的风流,体现了当时的文人风采。
  3. 洛下残花犹殢客:残花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留连的客人则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4. 璠间馀酒也狂人:在酒杯中的狂放,暗示人们在酒醉中寻找短暂的逃避。
  5. 无田易佩苏秦印:没有田地的人可以轻易获得权势的象征,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
  6. 有扇难遮庾亮尘:即使有扇子也难以遮挡生活的艰难。
  7. 白昼锦衣多睥睨:华丽衣服的人傲慢地看待他人。
  8. 一廛何处不安贫:每个地方都充满了对贫困的焦虑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无田易佩苏秦印,有扇难遮庾亮尘”,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青楼、残花、锦衣等意象承载了丰富的社会意义。
  • 排比:通过并列的句式增强了叙述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展现了对繁华背后人们内心的孤寂与无奈的深刻思考,反映了社会的浮华与不平等,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意象分析:

  • 青楼:象征繁华与奢靡,亦暗含对那种生活的反思。
  • 残花:代表着美好的逝去与对曾经岁月的怀念。
  • :象征人们在繁华背后寻求的短暂逃避。
  • 锦衣:华丽的象征,反映出社会的等级与矛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青楼”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贫困
    • B. 繁华与奢靡
    • C. 自由
  2. 诗中提到的“苏秦印”代表什么?

    • A. 农田
    • B. 权势与地位
    • C. 书籍
  3. 诗人通过“残花”想表达什么?

    • A. 春天的美好
    • B. 对生活的无奈
    • C.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临江仙》 - 柳永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但更多的是对国家和家国沦陷的沉痛感慨,与《过天井关 其三》的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1. 《元代诗人研究》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诗词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