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盏银台》

时间: 2025-02-04 16:16:01

黄白天成酒器新,晓承清露味何醇。

恰如欲劝陶公饮,西皞应须作主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盏银台
作者:史铸 〔宋代〕

黄白天成酒器新,
晓承清露味何醇。
恰如欲劝陶公饮,
西皞应须作主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晨光下新制成的酒器,清晨的露水让酒的味道格外醇厚。诗人恰似想要劝说陶渊明饮酒,西方的月亮应该担任主人的角色。


注释

字词注释

  1. 黄白:指黄酒和白酒,形容酒的颜色。
  2. 天成:指自然形成或新制成的酒器。
  3. 清露:清晨的露水,象征着新鲜和纯净。
  4. 陶公:即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隐居生活和饮酒著称。

典故解析

  • 陶公: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隐士和诗人,他的诗作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酒的推崇。诗中提到的“劝陶公饮”正是对他性情的呼应,体现了对古人雅趣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铸,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诗歌见称,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作品风格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饮酒文化盛行之时。诗人通过描绘饮酒场景,表达对酒的喜爱与生活情趣,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


诗歌鉴赏

《金盏银台》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诗作。诗的开头以“黄白天成酒器新”描绘了清晨时分新制酒器的情景,给人一种新鲜感。随着清露的滋润,酒的味道变得更加醇厚,诗人将这种自然的美好景象与人情味相结合,展示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接下来的“恰如欲劝陶公饮”,则通过对陶渊明的提及,将诗人的情感升华,似乎是在邀请古人共饮,表达对彼此心灵交汇的渴望。最后一句“西皞应须作主人”,则巧妙地引入了月亮,赋予了饮酒这一行为一种更深的哲理意味,仿佛月亮是这场饮酒会的主人,与诗人一起享受这一刻的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考究,既有酒器的细腻描绘,又有自然景色的生动刻画,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黄白天成酒器新”:描绘了新制的酒器,色泽鲜明,象征着新鲜与活力。
  2. “晓承清露味何醇”:清晨的露水滋润了酒,突出了酒的醇厚与甘美。
  3. “恰如欲劝陶公饮”:诗人想要劝陶渊明共饮,表现出对古人雅趣的向往。
  4. “西皞应须作主人”:月亮似乎是这场饮酒的主角,暗示着一些哲理和情感的深邃。

修辞手法

  1. 比喻:将酒器比作生活的象征,突出了其重要性。
  2. 拟人:将西月拟人化,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3.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诗人传达了对饮酒文化的热爱和对古人生活方式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酒器:象征着生活的乐趣和人际交往。
  2. 清露:代表自然的纯净与新鲜。
  3. 陶公:象征隐逸、洒脱的生活态度。
  4. 西皞:月亮,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陶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陶渊明
    • C. 杜甫
    • D. 王维
  2. 填空题:诗句“黄白天成酒器新”中的“黄白”指的是________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西皞”是指东方的太阳。(对/错)

答案

  1. B. 陶渊明
  2. 黄酒和白酒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
  • 《饮酒》——陶渊明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与《金盏银台》都涉及饮酒,但李白的诗更侧重于个体的孤独与自由,而史铸则表现出一种对古人聚会的向往与生活的细腻感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