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北楼 吴则礼 〔宋代〕 落景孤云共,清商戍角和。 苍烟淡伊洛,白露湿关河。 牧马随鸿雁,行人击骆驼。 暮年余习在,犹欲听边歌。
白话文翻译:
夕阳与孤云相伴,清商曲调与戍边号角和谐共鸣。 苍茫的烟雾轻淡地笼罩着伊洛河,白露沾湿了边关的河流。 牧马随着鸿雁迁徙,行人敲打着骆驼。 晚年留下的习惯仍在,依然想要聆听边疆的歌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落景:夕阳。
- 清商:古代五音之一,代表秋天的音乐。
- 戍角:边防军队的号角。
- 伊洛:伊河和洛河,位于今河南省。
- 关河:边关的河流。
- 牧马:放牧的马匹。
- 鸿雁:大雁,常用来比喻边疆的迁徙。
- 骆驼:古代边疆地区常见的交通工具。
- 边歌:边疆地区的歌曲。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则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对边疆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晚年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高远望边疆的景象,表达了对边疆生活的怀念和对晚年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的苍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边疆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晚年生活的感慨。诗中,“落景孤云共”一句,以夕阳与孤云相伴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苍凉的氛围。“清商戍角和”则通过音乐与号角的和谐共鸣,增强了边疆的军事氛围。“苍烟淡伊洛,白露湿关河”进一步以苍茫的烟雾和沾湿的白露,描绘了边疆的自然景观。最后两句“暮年余习在,犹欲听边歌”,则表达了作者对边疆生活的怀念和对晚年生活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边疆生活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落景孤云共”:夕阳与孤云相伴,营造出孤寂苍凉的氛围。
- “清商戍角和”:清商曲调与戍边号角和谐共鸣,增强了边疆的军事氛围。
- “苍烟淡伊洛”:苍茫的烟雾轻淡地笼罩着伊洛河,描绘了边疆的自然景观。
- “白露湿关河”:白露沾湿了边关的河流,进一步描绘了边疆的自然景观。
- “牧马随鸿雁”:牧马随着鸿雁迁徙,比喻边疆的迁徙生活。
- “行人击骆驼”:行人敲打着骆驼,描绘了边疆的交通景象。
- “暮年余习在”:晚年留下的习惯仍在,表达了作者对边疆生活的怀念。
- “犹欲听边歌”:依然想要聆听边疆的歌声,展现了作者对边疆生活的深厚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牧马随鸿雁”中,用鸿雁比喻边疆的迁徙生活。
- 拟人:“落景孤云共”中,将夕阳与孤云拟人化,营造出孤寂苍凉的氛围。
- 对仗:“苍烟淡伊洛,白露湿关河”中,通过苍烟与白露、伊洛与关河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边疆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晚年生活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边疆生活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景: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晚年。
- 孤云:孤寂的云,象征着孤独和苍凉。
- 清商:秋天的音乐,象征着边疆的军事氛围。
- 戍角:边防军队的号角,象征着边疆的军事生活。
- 苍烟:苍茫的烟雾,象征着边疆的自然景观。
- 白露:沾湿的白露,象征着边疆的自然景观。
- 牧马:放牧的马匹,象征着边疆的迁徙生活。
- 鸿雁:大雁,象征着边疆的迁徙生活。
- 骆驼:古代边疆地区常见的交通工具,象征着边疆的交通景象。
- 边歌:边疆地区的歌曲,象征着边疆的生活和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落景孤云共”中的“落景”指的是什么? A. 夕阳 B. 月亮 C. 星星
- “清商戍角和”中的“清商”代表什么? A. 春天的音乐 B. 夏天的音乐 C. 秋天的音乐
- “苍烟淡伊洛”中的“伊洛”指的是什么? A. 伊河和洛河 B. 伊水和洛水 C. 伊山和洛山
- “暮年余习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边疆生活的怀念 B. 对晚年生活的无奈 C. 对边疆生活的厌倦
答案:1. A 2. C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疆的苍凉景象,表达了对边疆生活的深刻体验。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远望的视角,表达了对边疆生活的怀念和对晚年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昌龄《出塞》与吴则礼《登北楼》:两首诗都描绘了边疆的苍凉景象,但王昌龄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边疆生活的深刻体验,而吴则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晚年生活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吴则礼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边塞诗选》:收录了多首描绘边疆生活的诗作,可以与吴则礼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