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杨德逢送米与法云二老作此诗
王安石
卢仝不出憎流俗,我卜郊居避俗憎。
仝有邻僧来乞米,我今送米乞邻僧。
白话文翻译:
卢仝不屑于世俗的流行风气,而我则选择在郊外居住以避开世俗的厌恶。
仝的邻居有位僧人来乞讨米,我今天便送米去给邻居的僧人。
注释:
- 卢仝:指的是唐代诗人卢仝,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世俗的鄙视与超脱。
- 流俗:指流行的世俗风气,往往带有贬义。
- 卜郊居:选择在郊外居住。
- 乞米:乞讨米,表示贫困或生活艰难。
典故解析:
卢仝是唐代诗人,以其清高的志向和独立的人格著称,诗中提及他反映出一种对世俗的超然态度。此外,僧人乞米的情节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贫困者的同情与帮助。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倡导政治改革,同时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很高成就。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王安石任职期间,他借助送米的行为表达自己对邻僧的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与世俗的关系以及对高洁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世俗的厌恶和对清高志向的追求。诗中提到的“卢仝”不仅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引用,更是对一种文化精神的呼应。诗人通过选择在郊外居住来避开世俗的纷扰,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追求宁静的愿望。送米给邻僧的细节则表现了他对生活的关怀和对道德理想的坚守,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应有的温情和助人为乐的品德。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深邃的思考,也有温暖的关怀,体现了王安石的高洁情操。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卢仝不出憎流俗”:卢仝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
- “我卜郊居避俗憎”:我选择在郊外居住,以避开世俗的厌恶。
- “仝有邻僧来乞米”:邻居的僧人来向我乞讨米。
- “我今送米乞邻僧”:我今天便送米给这位邻僧。
-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采用对仗工整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避开世俗的态度比作“卜郊居”,形象生动。
-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反映对世俗生活的厌弃与对高洁生活的向往,同时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
意象分析:
- “流俗”:象征世俗的纷扰与无奈。
- “邻僧”:代表一种清贫但高尚的生活状态,反映出人性中的善良。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谁是诗中提到的“不出憎流俗”的人?
- A. 王安石
- B. 卢仝
- C. 法云
- D. 邻僧
-
诗人选择在何处居住以避开世俗?
- A. 市区
- B. 郊外
- C. 山顶
- D. 河边
-
诗中提到送米的对象是谁?
- A. 卢仝
- B. 邻僧
- C. 法云
- D. 自己
答案:
- B
- B
- B
-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白居易
- 《归园田居》——陶渊明
-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诗歌关注个体的内心感受与对世俗的反思,而陶渊明的作品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与表现方式却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