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三洪峡》

时间: 2025-01-24 17:30:29

积水群山里,行舟乱石间。

地偏疑隔世,峡怒欲藏关。

独鸟啼深树,斜阳下急滩。

千忧逢一快,未觉此生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积水群山里,行舟乱石间。
地偏疑隔世,峡怒欲藏关。
独鸟啼深树,斜阳下急滩。
千忧逢一快,未觉此生孱。

白话文翻译:

在积水的群山之间,船只在乱石中行驶。
这地方偏僻,仿佛与世隔绝,峡谷似乎愤怒得想要吞没关隘。
孤鸟在深树中啼鸣,斜阳照在急流的滩头。
数不尽的忧愁中偶尔得到一丝快乐,竟然没有察觉到我这一生的虚弱。

注释:

  • 积水:指在山间积聚的水,暗示自然的水域环境。
  • 群山:多座山峰,表现出环境的险峻。
  • 行舟:指乘船行驶,强调一种旅行的场景。
  • 地偏:地方偏僻,表明环境的孤立。
  • 峡怒:峡谷的愤怒,表现出自然的威严与压迫感。
  • 急滩:急流的滩头,暗示水流湍急的险境。
  • 千忧:多重的忧愁,象征生活的艰辛与烦恼。
  • 一快:指偶尔的快乐,表现出生活中的转瞬即逝的欢愉。
  • :虚弱,暗示诗人对生命的感慨。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其描写的自然景象与情感表达可以引申联想到古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峡怒欲藏关”或可类比于古代的险峻关隘,象征着人生中的困境与挑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揭傒斯(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以豪放奔放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常以个人的游历体验为基础,展现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创作背景:

《出三洪峡》写作于诗人游历三洪峡时,表达了他在险恶环境中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思索。诗中既有对大自然的描绘,也有对心灵深处的感慨,显示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歌鉴赏:

《出三洪峡》是一首描绘自然与心境的诗,诗人通过对峡谷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险峻。在“积水群山里,行舟乱石间”中,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刻画出一种行舟于险境中的情景,感受到自然的威严与人类的渺小。接下来的“地偏疑隔世,峡怒欲藏关”则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表现出一种对环境的无力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独鸟啼深树,斜阳下急滩”描绘了孤独的鸟鸣与斜阳映照下的急流,构成了画面感极强的自然景象。这一段不仅表现出自然的美,也暗示了诗人在孤独中对生命的沉思。最后两句“千忧逢一快,未觉此生孱”则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在重重忧虑中偶尔的快乐,及其对生命虚弱的感慨,令人深思。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复杂而深刻,既有对自然的敬仰,也有对人生的感叹,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积水群山里:描绘自然环境,暗示环境的闭塞。
  2. 行舟乱石间:船只在危险的石头之间行驶,传达出一种紧张感。
  3. 地偏疑隔世:偏僻的地方让人觉得与世隔绝,体现孤独感。
  4. 峡怒欲藏关:峡谷的愤怒似乎想要吞没关隘,表现出自然的威严。
  5. 独鸟啼深树:孤鸟在深树中鸣叫,传达出孤独和寂静。
  6. 斜阳下急滩:夕阳照在急流的滩头,营造出一种动感与美感。
  7. 千忧逢一快:生活中的忧愁与快乐交织在一起,反映复杂的情感。
  8. 未觉此生孱:未能察觉生命的虚弱,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峡怒”,将峡谷拟人化,增强了自然的威严。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独鸟啼深树,斜阳下急滩”,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丰富的自然意象,如“积水”、“群山”、“急滩”,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与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对孤独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追寻快乐的渴望与忧愁的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积水:象征着困扰与阻碍。
  2. 群山:代表着险峻与威严。
  3. :暗示着人生的坎坷与挑战。
  4. 孤鸟:象征孤独与自由。
  5. 斜阳: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6. 千忧:象征生活的复杂与艰辛。
  7. 一快:代表生活中难得的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峡怒”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的平和
    B. 自然的威严与愤怒
    C. 人类的渺小
    D. 孤独的心情

  2. “千忧逢一快”这句诗的意思是? A. 生活中没有快乐
    B. 快乐与忧愁交织在一起
    C. 只有快乐没有忧愁
    D. 忧愁多于快乐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与揭傒斯的《出三洪峡》相比,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景色,但更侧重于宁静与和谐。揭傒斯的作品则在自然的描绘中蕴含了更多的个人情感与生命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纠结。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揭傒斯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山水诗的美学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