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鲍仲山武灵岩寺》
时间: 2025-01-27 04:09: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鲍仲山武灵岩寺 曹勋 〔宋代〕
十年尘土换华颠,一踏山根觉涣然。 下界和江朝胜地,上方大士隐非烟。 览辉已见翔威凤,倚伏何堪照细泉。 暂得诠心适佳处,试抛马箠问枯禅。
白话文翻译:
经过十年的尘世沧桑,我的头发已经花白,但一踏上这山脚,我感到心灵得到了释放。 山下的江河和朝圣地,与山上的大士隐居之地,都不是凡尘所能触及。 我仿佛看到了威严的凤凰在飞翔,而那细小的泉水,却也映照出深邃的哲理。 我暂时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于是放下马鞭,去探寻那深奥的禅理。
注释:
- 华颠:指头发花白。
- 涣然:形容心情舒畅,如冰消雪融。
- 下界:指人间。
- 上方:指高处,这里指山上的寺庙。
- 大士:指高僧。
- 非烟:形容隐居之地的超凡脱俗。
- 览辉:观赏光辉。
- 翔威凤:飞翔的凤凰,象征吉祥和威严。
- 倚伏:指事物的变化无常。
- 诠心:解释心意,指领悟禅理。
- 马箠:马鞭。
- 枯禅:指深奥的禅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风格典雅,情感深沉。这首诗是他在游览武灵岩寺时所作,表达了对尘世的超脱和对禅理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曹勋在经历了十年的官场生涯后,对尘世的厌倦和对精神归宿的追求。他在游览武灵岩寺时,感受到了心灵的净化和超脱,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尘世与山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禅理的追求。诗中“十年尘土换华颠”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生活的厌倦,也暗示了他对精神归宿的渴望。而“一踏山根觉涣然”则展现了山寺的宁静与超脱,使诗人的心灵得到了释放。诗中的意象如“翔威凤”和“照细泉”,都富有象征意义,前者象征吉祥和威严,后者则象征深邃的哲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和追求精神归宿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年尘土换华颠”:诗人通过“十年尘土”形容自己在尘世中的沧桑经历,而“华颠”则指头发花白,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 “一踏山根觉涣然”:诗人一踏上山脚,就感到心灵得到了释放,“涣然”形容心情的舒畅。
- “下界和江朝胜地”:山下的江河和朝圣地,虽然繁华,但诗人已不再留恋。
- “上方大士隐非烟”:山上的大士隐居之地,超凡脱俗,不是凡尘所能触及。
- “览辉已见翔威凤”:诗人仿佛看到了威严的凤凰在飞翔,象征吉祥和威严。
- “倚伏何堪照细泉”:那细小的泉水,却也映照出深邃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事物变化无常的感慨。
- “暂得诠心适佳处”:诗人暂时找到了心灵的归宿,领悟了禅理。
- “试抛马箠问枯禅”:诗人放下马鞭,去探寻那深奥的禅理,表达了对禅理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尘世与山寺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 象征:如“翔威凤”象征吉祥和威严,“照细泉”象征深邃的哲理。
- 拟人:如“涣然”形容心情的舒畅,赋予了心灵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超脱尘世和对禅理的追求。诗人通过对尘世与山寺的对比,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禅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华颠”:象征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 “涣然”:象征心情的舒畅和心灵的释放。
- “翔威凤”:象征吉祥和威严。
- “照细泉”:象征深邃的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华颠”指的是什么? A. 头发花白 B. 山峰 C. 尘土 D. 马鞭
-
诗中“涣然”形容的是什么? A. 心情舒畅 B. 山峰 C. 尘土 D. 马鞭
-
诗中“翔威凤”象征什么? A. 吉祥和威严 B. 山峰 C. 尘土 D. 马鞭
-
诗中“照细泉”象征什么? A. 深邃的哲理 B. 山峰 C. 尘土 D. 马鞭
答案: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
- 杜甫的《望岳》: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曹勋的《和鲍仲山武灵岩寺》都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但王维的诗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曹勋的诗则更注重心灵的净化和禅理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曹勋的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