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人画扇十首 曹勋 〔宋代〕 一川芳草接浓云,拂地垂杨带雨昏。 蓑笠不堪牛背湿,迎风呼犊趁柴门。
白话文翻译:
一片广阔的芳草地与浓密的云层相连,垂柳轻拂地面,带着雨后的昏暗。 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农夫,牛背上的蓑衣湿透了,他迎着风,呼唤着小牛,赶向柴门。
注释:
- 一川:一片广阔的平地。
- 芳草:指茂盛的草地。
- 接浓云:与浓密的云层相连。
- 拂地:轻拂地面。
- 垂杨:垂柳。
- 带雨昏:带着雨后的昏暗。
- 蓑笠:农夫穿的蓑衣和戴的斗笠,用来防雨。
- 不堪:不能忍受,这里指蓑衣湿透。
- 牛背湿:牛背上的蓑衣湿透。
- 迎风:迎着风。
- 呼犊:呼唤小牛。
- 趁柴门:赶向柴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田园风光和农民生活。这首诗是他在观赏一幅描绘田园风光的画扇时所作,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曹勋在观赏一幅画扇时即兴创作的,画扇上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图,激发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雨后的田园风光图。首句“一川芳草接浓云”,以广阔的视野展现了芳草地与浓云相连的壮丽景象,给人以开阔之感。次句“拂地垂杨带雨昏”,通过垂柳轻拂地面和雨后的昏暗,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和层次感。后两句“蓑笠不堪牛背湿,迎风呼犊趁柴门”,则通过农夫的形象和动作,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朴实和勤劳,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田园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一川芳草接浓云”,通过“一川”和“接浓云”的描绘,展现了芳草地的广阔和与天空的连绵,形成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
- 次句“拂地垂杨带雨昏”,以“拂地”和“带雨昏”的细腻描绘,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和层次感,同时也传达了雨后的宁静和昏暗。
- 后两句“蓑笠不堪牛背湿,迎风呼犊趁柴门”,通过农夫的形象和动作,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朴实和勤劳,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修辞手法:
- 比喻:“一川芳草接浓云”中的“接浓云”比喻了芳草地与天空的连绵。
- 拟人:“拂地垂杨带雨昏”中的“拂地”和“带雨昏”赋予了垂柳以人的动作和情感。
- 对仗:“蓑笠不堪牛背湿,迎风呼犊趁柴门”中的“不堪”和“迎风”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通过描绘雨后的田园风光和农夫的勤劳形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和朴实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草:象征着生机和活力。
- 浓云:象征着天空的广阔和连绵。
- 垂杨:象征着柔美和宁静。
- 雨昏:象征着雨后的宁静和昏暗。
- 蓑笠:象征着农夫的朴实和勤劳。
- 牛背湿:象征着雨后的湿润和勤劳。
- 迎风呼犊:象征着农夫的勤劳和对小牛的关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一川芳草接浓云”中的“一川”指的是什么? A. 一条河流 B. 一片广阔的平地 C. 一座山川
- 诗中“拂地垂杨带雨昏”中的“带雨昏”是什么意思? A. 带着雨后的昏暗 B. 带着雨后的明亮 C. 带着雨后的清新
- 诗中“蓑笠不堪牛背湿”中的“不堪”是什么意思? A. 不能忍受 B. 非常舒适 C. 非常美丽
- 诗中“迎风呼犊趁柴门”中的“呼犊”是什么意思? A. 呼唤小牛 B. 呼唤大牛 C. 呼唤朋友
答案:1. B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和秋天的美景,与曹勋的这首诗有相似的田园意境。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通过访问故人庄园,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与曹勋的这首诗有相似的田园情怀。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曹勋的这首诗都描绘了田园风光,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山居的宁静和秋天的美景,而曹勋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农夫的勤劳和田园生活的朴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风和创作特点。
- 《中国古代田园诗选》:收录了多位古代诗人的田园诗作,可以进行更广泛的比较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