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尾狸》

时间: 2025-02-04 16:11:06

狐公韵胜冰玉肌,字则未闻名季狸。

误随齐相燧牛尾,策勋封作糟丘子。

子孙世世袭膏梁,黄省子鱼鸿鴈行。

先生试与季狸语,有味其言须听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牛尾狸
作者: 杨万里〔宋代〕

狐公韵胜冰玉肌,
字则未闻名季狸。
误随齐相燧牛尾,
策勋封作糟丘子。
子孙世世袭膏梁,
黄省子鱼鸿鴈行。
先生试与季狸语,
有味其言须听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优雅的动物——狸猫,诗人用“狐公”的韵味来形容它的美丽与灵动,似冰玉般的肌肤。虽然狸猫的名字并不广为人知,但它的优雅并不逊色于其他名贵的动物。误以为与齐国的相国(燧)有关,最终却被封为“糟丘子”,这暗示了命运的变迁。狸猫的后代世世代代都享有丰厚的膏梁美味,像黄省子一样自由自在地徜徉于水边。最后,诗人建议与狸猫对话,倾听它的智慧与见解。

注释

  • 狐公:指一种狐狸,诗中用来比喻狸猫的优雅。
  • 冰玉肌:形容狸猫的皮毛如冰雪和玉石般光滑洁白。
  • 齐相燧:燧是齐国的宰相,暗指权贵与显赫的地位。
  • 糟丘子:用作讽刺,形容地位低下或不被重视的人。
  • 膏梁:指丰厚的食物。
  • 黄省子:指一种水鸟,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
  • 季狸:可能指某种狸猫,或用作代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情趣。他的作品语言清新,情感真挚,强调个体体验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该诗可能写于杨万里晚年,表达了对动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狸猫的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地位与命运的看法。

诗歌鉴赏

《牛尾狸》是一首充满生动意象的诗作,杨万里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狸猫的优雅与灵动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提到“狐公韵胜冰玉肌”,不仅展示了狸猫独特的美丽,也传达了一种诗人对自然界生灵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中对狸猫命运的反思也引发了对人类社会地位的思考。诗人通过狸猫的比喻,揭示了人们在社会中所面临的种种误解与偏见,反映了他对社会的不满与独立思考的态度。在结尾部分,诗人提到希望与狸猫交流,显示了他对智慧和真理的向往。这首诗在语言上优美流畅,意境深远,体现了杨万里高超的诗歌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狐公韵胜冰玉肌:比喻狸猫的美丽,运用对比手法。
  2. 字则未闻名季狸:暗示狸猫虽美但知名度不高。
  3. 误随齐相燧牛尾:描绘狸猫与权贵的命运关系,令人思考。
  4. 策勋封作糟丘子:讽刺地位低下,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5. 子孙世世袭膏梁:描绘狸猫后代的幸福生活。
  6. 黄省子鱼鸿鴈行:象征自由与洒脱的生活。
  7. 先生试与季狸语:引出与狸猫沟通的愿望。
  8. 有味其言须听取:强调倾听智慧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狸猫比作美丽的狐,增强诗的美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工整,增加了韵律感。
  • 拟人:通过与狸猫交流的设想,赋予动物以智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狸猫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命运和社会地位的反思,传达出一种对智慧和真理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灵动与优雅,代表了自然界的美好。
  • 冰玉:象征纯洁与美丽,反映了诗人对美的追求。
  • 黄省子:代表自由自在的生活,反映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用什么比喻来形容狸猫的美丽? A. 玫瑰花
    B. 冰玉
    C. 凤求凰

  2. 诗中提到的“糟丘子”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食物
    B. 地位低下的人
    C. 高官

  3. 诗人希望与狸猫交流,是为了什么? A. 学习智慧
    B. 认识朋友
    C. 了解生活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雾山》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牛尾狸》与李白的《夜泊牛雾山》同样描写自然,但前者更注重细腻的动物形象和社会反思,而后者则强调壮丽的山水风光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诗词鉴赏指南》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