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高峰塔》
时间: 2025-02-04 15:48: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高峰塔
(作者:董嗣杲)
谁舍尘身石漫巅,
浮屠突兀拂霄躔。
方隅端拱明离位,
梯级高营石晋年。
土穴有龙嘘重雾,
草庵无衲坐空禅。
虚危直视烟霞路,
镗鞳风铃到处传。
白话文翻译
谁会舍弃尘世的身体,来到这石头的高峰?
高耸的塔楼突兀地耸立,直入云霄。
在方形的塔基上,端正地拱卫着明亮的地方,
高耸的阶梯向上通向这座石头所构成的年轮。
土洞中有龙在吐气,重重的雾气弥漫;
草庵中没有禅师,空荡荡地坐着禅意。
在这虚幻的高处,直视那烟霞的路途,
风铃在各处响起,传递着悠扬的声音。
注释
- 尘身:指人的肉体,含有对世俗生活的放弃。
- 浮屠:即佛塔,象征着宗教信仰和精神追求。
- 方隅:四方的角落,指塔基的形状。
- 拱明:拱卫着光明,象征着对智慧的追求。
- 土穴:土洞,暗示隐秘与神秘的空间。
- 草庵:草屋,通常是僧侣的居所,象征清净和修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生卒年不详),字子厚,号静庵,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山水诗和咏怀诗著称,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南高峰塔》写于董嗣杲游览南高峰时,表达了他对自然、宗教和人生的思考。诗中描绘了高耸的塔楼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反映了他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诗歌鉴赏
《南高峰塔》是一首充满哲思的山水诗,诗人通过描绘高峰和塔楼,表达了对自然和宗教的深刻理解。首句“谁舍尘身石漫巅”便引入了主题,诗人质疑人们是否愿意舍弃繁杂的尘世,追求那份高洁的精神境界。接下来的描写中,浮屠的高耸与云霄的接触,不仅是对塔的形象描写,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象征着信仰与超脱。
诗中“方隅端拱明离位”一句,描绘了塔基的稳固与明亮,展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而“土穴有龙嘘重雾”则让人感受到神秘的力量,仿佛在暗示着内心深处的渴望和迷茫。在“草庵无衲坐空禅”中,诗人对禅宗的思考也隐约可见,草庵的空旷与静谧,反映了对内心修行的追求。
最后几句“虚危直视烟霞路,镗鞳风铃到处传”则将诗意推向高潮,虚无的高度与烟霞的美丽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风铃的声音传递着禅意,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舍尘身石漫巅:质问人们是否愿意放弃尘世的生活,来到这孤高的石巅。
- 浮屠突兀拂霄躔:隆起的塔楼高耸入云,仿佛直插天际。
- 方隅端拱明离位:方形的基座稳固地承托着光明,象征着明智的选择。
- 梯级高营石晋年:高耸的阶梯向上延伸,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追求的坚定。
- 土穴有龙嘘重雾:土洞中神秘的龙在吐气,重重雾气环绕,暗示神秘的力量。
- 草庵无衲坐空禅:草庵中没有僧侣,空旷的环境让人思考。
- 虚危直视烟霞路:在虚幻的高处,眼前的路途似乎被烟霞笼罩,充满诗意。
- 镗鞳风铃到处传:风铃的声音在空中回荡,传递着禅意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高峰与人生态度进行比喻,表现追求超脱的愿望。
- 拟人:将龙与风铃赋予生命,增加诗的意境。
- 对仗:如“草庵无衲”与“土穴有龙”,形成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塔楼的描绘,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追求与对禅宗思想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深邃理解与宁静心态。
意象分析
- 浮屠:象征信仰与精神的寄托。
- 高峰:代表超越与追求。
- 烟霞:象征美丽与虚幻,暗示人生的短暂与迷茫。
- 风铃:传递自然的声音,象征宁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浮屠”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动物
- B. 佛塔
- C. 一种花卉
-
“土穴有龙嘘重雾”中,龙的意象象征着什么?
- A. 神秘的力量
- B. 生活的繁忙
- C. 人的渺小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追求?
- A. 财富
- B. 名声
- C. 超脱尘世的精神
答案
- B. 佛塔
- A. 神秘的力量
- C. 超脱尘世的精神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同样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 《题西林壁》(苏轼):探讨自然与自我,反映哲理。
诗词对比
- 《南高峰塔》与《庐山谣》:两者均以山水为题,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但《南高峰塔》更强调内心的超脱与哲思,而《庐山谣》则更侧重于自然的宏伟与壮丽。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