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鸡唱鸦啼搅晓眠,起煨田舍火炉边。
天寒雪闭袁安户,岁恶江通鲁望田。
已返山林全晚节,勿烦郡国礼高年。
老臣久不陪朝谒,犹记称觞玉座前。
白话文翻译:
鸡鸣鸭叫打扰了清晨的睡眠,我起身在家火炉旁生火取暖。
天寒地冻,雪封住了袁安的门户,岁月艰难,江水流通,鲁国的农田也难以耕种。
我已经回归山林,守住了最后的节操,请不要为我在朝廷的礼仪而烦恼。
老臣我已经很久没有陪伴皇帝朝见了,仍然记得曾在玉座前举杯祝酒的情景。
注释:
- 煨:生火取暖。
- 袁安:指古代名士袁安,象征着士人的清白与高洁。
- 岁恶:指的是凶年,象征着自然灾害或政治动乱带来的困扰。
- 江通鲁望田:指江水流通带来的耕种困境,鲁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国家,诗中提到鲁国的田地,反映了诗人对农田的关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翚,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政治家。刘克庄以其豪放的个性和对政治的清醒认识著称,诗风清新洒脱,常常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国家的忧虑。
创作背景:
《晨起》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多事之秋,战乱频繁,民生困苦。诗人通过清晨的景象,抒发了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晨起》是刘克庄对晨起时分的细致描绘,诗中以鸡鸣鸦啼的声音引入,展现出一种生活的真实感。开篇的“鸡唱鸦啼搅晓眠”不仅描绘了清晨的喧闹,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烦扰与不安。接着,诗人描绘了寒冷的天气,雪封闭了袁安的门,透出一种无奈与忧伤。袁安象征着士人的理想与节操,诗中提到的“岁恶”则是对当时动荡局势的直接反映。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归隐山林的渴望和对高官厚禄的超然态度。他不愿意再参与朝廷的权谋斗争,而是向往那种清净的田园生活,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最后,提到的“称觞玉座前”则是对昔日荣华的追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思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鸡唱鸦啼搅晓眠:鸡鸣和乌鸦叫声打扰了清晨的安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烦躁。
- 起煨田舍火炉边:起床后在火炉旁生火取暖,表现了生活的琐碎与平淡。
- 天寒雪闭袁安户:寒冷的天气使得袁安的门被雪封住,暗示了士人理想的受阻。
- 岁恶江通鲁望田:艰难的日子使得江水流通,鲁国的田地愈加荒凉,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无奈。
- 已返山林全晚节:自己已经回归山林,保持了最后的品德。
- 勿烦郡国礼高年:不必再为官场的礼仪而忧虑。
- 老臣久不陪朝谒:自己已经很久没去朝见皇帝了。
- 犹记称觞玉座前:依然记得曾经在皇帝面前举杯祝酒的情景,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
修辞手法:
- 对比:开头热闹与后半段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袁安象征士人高洁的理想,雪封象征理想的困境。
- 拟人:通过声音的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清晨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个人处境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鸡鸣:象征着生活的开始和新的希望。
- 雪:象征着寒冷与困境,暗示着诗人所面临的社会问题。
- 山林:代表着隐逸与清净的生活,体现诗人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袁安”象征什么?
- A. 高官厚禄
- B. 士人的理想与节操
- C. 田园生活
- D. 战争的困扰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权力的渴望
- B. 对自然的赞美
- C. 对现实的无奈与理想的追求
- D. 对过去的怀念
-
诗中提到的“老臣”指的是谁?
- A. 皇帝
- B. 诗人自己
- C. 袁安
- D. 朋友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晨起》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刘克庄更注重对现实困境的反思,而陶渊明则更强调个人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的心境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