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突兀是茅屋,摇兀是土桥。
看山看水去,忘饥付木瓢。
白话文翻译:
这茅屋显得很突兀,土桥摇摇晃晃。
不顾饥饿,欣赏着山水,手中只握着个木瓢。
注释:
- 突兀:形容茅屋的出现显得很突兀,可能指环境的荒凉或屋子的简陋。
- 摇兀:形容土桥的摇晃状态,给人一种不稳的感觉。
- 木瓢:指用木头制成的瓢,通常用来盛水或食物,这里代表简单的生活方式。
- 看山看水:指欣赏自然风光,表达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淲,字景甫,号山人,宋代诗人。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观,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其作品常蕴含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赞美,体现了宋代文人的高雅情趣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次韵潘舍人画轴》是韩淲应潘舍人之邀,依据其画作而作的诗。诗中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宁静与美好,反映了诗人向往隐逸生活、逃离尘嚣的心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简单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开篇以“突兀”和“摇兀”形象地描绘了乡村的简朴和自然的原始状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诗人在欣赏山水的过程中,似乎忘却了生活的烦恼与饥饿,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诗中的意象如茅屋和土桥,既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也反映了生活的朴素。通过“忘饥付木瓢”的表达,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结合,表现了对自然的陶醉与沉浸。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宁静的生活态度,给予读者一种心灵上的回归与放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突兀是茅屋:这里的“突兀”描绘了一种孤立、显眼的状态,茅屋在大自然中显得格外突出,给人一种安静而又孤独的感觉。
-
摇兀是土桥:土桥的“摇兀”形象地反映出桥的脆弱与不稳,暗示了自然与人造物之间的对比。
-
看山看水去: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强调了观察自然的乐趣。
-
忘饥付木瓢:表达了诗人在陶醉于自然中,以至于忘却了饥饿,体现了一种心灵的自由和对物质的淡泊。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突兀”与“摇兀”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茅屋和土桥作为意象,代表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融合,营造出一种宁静的田园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追求,体现了对世俗烦恼的超脱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屋:象征着隐逸和清净的生活环境。
- 土桥:代表着人类与自然的联系,同时暗示着生活的脆弱。
- 山水:是自然的象征,表达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茅屋”给人的印象是: A. 富丽堂皇
B. 简陋而突兀
C. 古朴而典雅 -
诗人通过“忘饥”表达了什么? A. 对食物的渴望
B. 对自然的陶醉与忘我
C. 对生活的抱怨 -
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 拟人
B. 对仗
C. 排比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 - 李白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山中与幽人对酌》:同样描绘自然景象,表达隐逸生活的乐趣。
- 《静夜思》:虽主题不同,但同样表现了诗人对环境的敏感与对内心情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韩淲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