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再题华岳观
原文展示:
石坛流水共苍苔,
青竹林间一径开。
可惜梨花飞已尽,
前年游客始重来。
白话文翻译:
石坛上的流水与青苔相映成趣,
青竹林中间有一条小路通向远方。
可惜的是,梨花已经凋零,
前年来的游客才再次造访这里。
注释:
- 石坛:指石制的平台,这里可能指华岳观的某个具体景点。
- 苍苔:青色的苔藓,常生长在潮湿的地方,象征自然的生机。
- 青竹:青色的竹子,象征高洁与坚韧。
- 梨花:梨树的花,通常在春天开,象征美好与短暂。
- 重来:再次到来,强调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典故解析:
华岳观位于华山之巅,历史悠久,古来文人雅士常在此游览,留下许多诗篇。诗中提及的梨花,象征着春天的美丽与短暂,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钦臣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其诗作以清新婉约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抒发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王钦臣游览华岳观期间,正值春末,梨花已落,感受到游人稀少与自然景色的变迁,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慨。
诗歌鉴赏:
《再题华岳观》以其清新自然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引人深思。诗的开篇以“石坛流水共苍苔”展现了华岳观的宁静与幽雅,流水与青苔的结合,描绘了一个清幽的自然场景,给人以视觉与心灵上的双重享受。而“青竹林间一径开”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宁静之美,青竹的挺拔与小径的蜿蜒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随后,诗人转入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提到“可惜梨花飞已尽”,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遗憾。梨花的凋零象征着春天的结束,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短暂。最后一句“前年游客始重来”则进一步启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游客的稀少使得华岳观显得更加孤寂,诗人对曾经热闹景象的怀念让人动容。
整体来看,这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深刻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自然轮回的感慨,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石坛流水共苍苔: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场景,石坛上的流水与生长的青苔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 青竹林间一径开:进一步描绘周围环境,青竹和小径的结合,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宁静。
- 可惜梨花飞已尽:表达了对春天美好事物的惋惜,梨花的凋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前年游客始重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游人稀少的孤寂感,唤起对往日热闹的回忆。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石坛流水”与“苍苔”的对比,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 拟人:梨花的凋零似乎有生命般,让人感受到它的短暂与美好。
- 对仗:每两句之间有明显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体现在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美好时光的短暂,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坛:代表着稳固与永恒,象征着自然的静谧。
- 流水: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变化。
- 苍苔:反映出自然的生机与生命力。
- 青竹:代表着坚韧与高洁的品格。
- 梨花:象征着美丽与短暂,唤起人们对春天的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D. 明代
-
“青竹林间一径开”中的“一径”指的是什么?
- A. 一条小路
- B. 一条河流
- C. 一条溪水
- D. 一条山道
-
诗中提到的“梨花”象征什么?
- A. 爱情
- B. 美好与短暂
- C. 生机
- D. 友情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望岳》: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望岳》: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更侧重于对山的崇高与气势的赞美。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写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复苏,情感基调更为明快。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的分类与分析。
- 《古诗鉴赏辞典》:详解古诗词中的意象与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