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使辽回竟恭敏李公席上作
作者: 王钦臣 〔宋代〕
原文展示:
穹庐三月已淹留,白草黄云见即愁。
满袖尘埃何处说,李家池上海棠洲。
白话文翻译:
三月的穹庐下,已经沉浸在这片土地上,看到白草和黄云,不禁感到忧愁。
满袖的尘埃,我又该向哪里诉说呢?李家的池上海棠洲。
注释:
字词注释:
- 穹庐:形容广阔的天空或大自然。
- 淹留:指停留或滞留。
- 白草:指枯萎的草,象征着凋零。
- 黄云: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带来忧愁的氛围。
- 尘埃:这里指代生活的琐碎和烦恼。
- 海棠洲:李家池旁的海棠花盛开的地方,是诗人心中的美好记忆。
典故解析:
- 李家池海棠洲的提及,可能与当时的社交场合有关,李家为当时显赫的家族,海棠花象征着美丽与哀愁的交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钦臣,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常流露出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作者与友人聚会之时,可能是表达对友情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细腻,"穹庐三月"描绘了一个宽广而又略显沉闷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忧郁的氛围。三月是春天的开始,但在这里却已显得沉淀和忧愁,白草与黄云的意象,反映出自然界的轮回与人心的感伤。诗人用“满袖尘埃”来形容自己的生活状态,似乎在暗示着生活的繁琐和无法逃避的烦恼。在此背景下,李家池上海棠洲成为了诗人心灵的寄托,一个美好的地方,但又是难以到达的理想。
这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既有对自然的思考,也有对人际关系的感慨,体现了宋代诗人常见的抒情特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穹庐三月已淹留: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暗含对春天的留恋。
- 白草黄云见即愁:白草的枯萎与黄云的沉重,形成了忧愁的氛围。
- 满袖尘埃何处说:表达了对繁琐生活的无奈与不满。
- 李家池上海棠洲:引入了美好的回忆与理想之地,形成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尘埃比作烦恼。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称性,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自然的思考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珍视,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回忆的追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穹庐:象征着广阔的自然与生活的无常。
- 白草:象征着凋零与失去。
- 黄云:象征着忧愁的时光。
- 海棠洲: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穹庐三月已淹留”中,“淹留”指的是: A. 流动
B. 停留
C. 消逝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李家池海棠洲”象征着什么? A. 现实的繁琐
B. 美好的回忆
C. 自然的变化
答案:B -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A. 积极向上
B. 充满忧愁
C. 无所谓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比较王钦臣的作品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但王钦臣更侧重于对生活的感慨和自然的观察,而李白则是直接的情感流露和对月亮的寄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王钦臣诗文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