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游还酬孟云卿》
时间: 2025-01-10 22:32: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游还酬孟云卿
作者: 张彪 〔唐代〕
忽忽忘前事,志愿能相乖。
衣马久羸弊,谁信文与才。
善道居贫贱,洁服蒙尘埃。
行行无定心,壈坎难归来。
慈母忧疾疹,至家念栖哀。
与君宿姻亲,深见中外怀。
俟余惜时节,怅望临高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过去事情的淡忘和对未来志向的无奈。诗人描绘了自己衣衫褴褛、马匹羸弱的窘迫境地,令人难以相信他的才华和文采。虽然他提倡的道理在贫穷中显得光鲜,但衣服却沾满了尘土。诗人心中无定,行走在外,难以回归故乡。慈母因病忧虑,回到家中,心中充满了哀伤。与朋友建立的亲密关系,使他更加感受到内外的牵挂。诗人珍惜时光,惆怅地望向高台,似乎在感慨人生的无常与无奈。
注释:
- 忽忽: 形容忘却的样子。
- 志愿: 志向和愿望。
- 羸弊: 形容衣马受损,疲惫不堪。
- 善道: 提倡正道。
- 蒙尘埃: 形容衣服沾满尘土,表明生活贫困。
- 壈坎: 比喻艰难的路途。
- 慈母: 亲切的母亲。
- 栖哀: 表达对母亲病痛的忧虑。
- 姻亲: 亲戚关系,指与君的亲密关系。
- 临高台: 远望高台,象征着对未来的向往与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彪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语言凝练,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亲情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诗人游历归来的某个时刻,诗人在外漂泊,经历了一些艰辛,心中怀念故乡与母亲的情感,结合了游子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亲情的深切眷恋。
诗歌鉴赏:
《北游还酬孟云卿》是一首反映诗人内心世界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游子在外漂泊的艰辛和对故乡、母亲的深切思念。诗的开头以“忽忽忘前事”引出诗人的矛盾心态,虽然他努力追求理想,却常常感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他衣衫褴褛的形象,突显了生活的困顿,令人无法相信他潜藏的才华与学识。
诗中“善道居贫贱,洁服蒙尘埃”的对比,展现了正道与贫贱生活之间的冲突,诗人虽有高尚的理想,但生活的琐碎使其理想难以实现。此时,“慈母忧疾疹”一句,情感更加浓烈,母亲的病痛让诗人内心深感歉疚与愧疚,体现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最后,诗人以“俟余惜时节,怅望临高台”结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对未来的渴望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这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复杂性,既有对理想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无奈,深刻揭示了人生命运的无常与脆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忽忽忘前事: 诗人感叹自己对过去的事情已渐渐淡忘。
- 志愿能相乖: 诗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 衣马久羸弊: 描述自己贫困的状况。
- 谁信文与才: 质疑外界对自己才华的认可。
- 善道居贫贱: 虽然提倡正道,却身处于贫贱之中。
- 洁服蒙尘埃: 贫穷使得自己无暇顾及外表。
- 行行无定心: 表达心中迷茫,行走无依。
- 壈坎难归来: 形容回家的路途艰难。
- 慈母忧疾疹: 对母亲病痛的忧虑。
- 至家念栖哀: 回到家中,心中充满哀伤。
- 与君宿姻亲: 与亲友间的深厚情谊。
- 深见中外怀: 体会到内外的牵挂。
- 俟余惜时节: 珍惜时间,感叹人生。
- 怅望临高台: 望向高处,心中惆怅。
修辞手法:
- 对比: 贫贱与理想之间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象征: “高台”象征着理想与未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游子的生活困境与对亲情的思念展开,表现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母亲的关心与怀念,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衣马: 象征了生活的困顿与贫穷。
- 慈母: 代表亲情的牵挂与责任。
- 高台: 象征理想与未来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张彪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
诗中“衣马久羸弊”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诗人的潇洒
B. 诗人的贫穷
C. 诗人的快乐 -
“俟余惜时节,怅望临高台”中“高台”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与未来
C. 亲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反映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诗词对比:
- 比较张彪与王维的作品,均表现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但王维更侧重于景物描写,而张彪则更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