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峭行得如如,谁分圣与愚。
不眠知梦妄,无号免人呼。
山海禅皆遍,华夷佛岂殊。
何因接师话,清净在斯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的体悟与思考。走上高峻的修行之路,究竟谁能分辨圣人和愚者呢?不睡觉的人,也只是在梦中随意妄想,没有名字的人,便不会被他人呼唤。山和海的禅意无处不在,华夏与夷族的佛法又有什么区别呢?为何能和师父交谈,清净的心境就在这瞬息之间。
注释:
字词注释:
- 峭行:高峻的行走,指修行的艰难。
- 如如:形容心境的宁静、安定。
- 不眠知梦妄:不睡的人也会在梦中妄想。
- 无号免人呼:没有名字的人不被他人呼唤,隐喻隐者的生活。
- 华夷:指华夏与夷族,代表不同文化和民族。
- 清净在斯须:清净的心境就在这一瞬间。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山海禅”与“华夷佛”,反映了佛教文化在不同地域的传播与影响,强调了佛教思想的普遍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唐代诗人,字子云,号青原,生于今河南,曾任职于朝廷。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和抒发心情,尤其在描写佛教题材上有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姚合晚年,表达了他对修行的思考与对人生的领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的关注及其影响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哲理探讨了修行与觉悟的主题。开篇“峭行得如如”不仅描绘了修行的艰辛,也引发了对“圣与愚”难以分辨的沉思。诗人以“不眠知梦妄”展现了人在修行过程中的迷茫和困惑,强调了心境的重要性。诗中“无号免人呼”进一步突显了隐者的孤独和超脱,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后面的“山海禅皆遍,华夷佛岂殊”则传递了佛法的普遍性与包容性,体现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修行、文化与人生的深刻理解。通过简练的语言,姚合将复杂的哲理化为可感知的意象,给人以启迪,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峭行得如如:修行的道路高峻艰辛,内心却要保持如如不动的宁静。
- 谁分圣与愚:在修行中,智慧与愚笨的界限并不明显,令人迷惑。
- 不眠知梦妄:即使不入睡,也会在梦中产生妄想,反映了人心的浮躁。
- 无号免人呼:没有名号的人,不被他人呼唤,表明隐者的孤独与自我选择。
- 山海禅皆遍:山和海中都充满了禅意,象征着自然的智慧。
- 华夷佛岂殊:华夏和夷族的佛法没有本质区别,强调了文化的相通性。
- 何因接师话:与师父的对话,探讨修行的深意。
- 清净在斯须:真正的清净心境就在这一瞬间,强调内心的觉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梦”比喻人心的妄念。
- 对仗:如“山海禅皆遍,华夷佛岂殊”,呼应了文化的共通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修行的描述传达了对人生、文化与心灵追求的深刻思考。诗人希望通过修行达到内心的宁静,超越世俗的界限,强调文化与信仰的共通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峭行:象征修行的艰辛与高尚。
- 梦:代表内心的妄念,反映人的迷茫。
- 山海:自然的象征,蕴含深刻的哲理。
- 华夷:文化与民族的象征,表达了包容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峭行得如如”意指什么? A. 修行的简单
B. 修行的艰辛与内心的宁静
C. 名声的重要性
D. 梦的真实 -
“华夷佛岂殊”强调了什么? A. 不同文化的隔阂
B. 佛法的普遍性与包容性
C. 个人修行的重要性
D. 自然的力量 -
诗人通过“无号免人呼”表达了什么? A. 隐者的孤独与超脱
B. 名人与普通人的区别
C. 追求名利的必要性
D. 个人成就的重要性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姚合与王维的作品,都在探讨修行与自然的关系,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的描绘与心境的融合,而姚合则更多关注文化与信仰的共通性,展现出的哲理深度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姚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