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许牍秀才
作者: 方干 〔唐代〕
理论与妙用,皆从人外来。
山河澄正气,雪月助宏才。
傲世寄渔艇,藏名归酒杯。
升沈在方寸,即恐起风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观点:理论和才华的实用性,都是来源于个人以外的事物。大自然的山河给予了清澈的气息,雪白的月光助长了宏伟的才华。我寄情于世俗生活,钓鱼在小舟之上,隐退在酒杯之中,然而在这方寸之间的升沉变化中,恐怕会引发风云雷动。
注释
字词注释
- 理论:指的是学问和道理。
- 妙用:指的是巧妙的用法和应用。
- 傲世:对世俗的蔑视或超然态度。
- 寄渔艇:指在渔船上栖息,象征一种隐逸的生活方式。
- 藏名:隐退名声,不求于外。
- 升沈:指人格或事业的起伏。
- 方寸:比喻心灵的空间或内心世界。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山河”、“雪月”象征自然之美,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人通过自然界的现象来引申出对人才能够产生的影响,表现了对自然的崇敬与对人文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干,唐代诗人,字子干,号静庵,生活在盛唐时期。他以诗名世,风格清新自然,常在诗中表现出对自然、社会和个体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方干的隐逸生活时期,表达了他对外界的观察和对内心世界的思索,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理想和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结构上看,四句各有其独立的意象和主题,形成一种内在的和谐。起初,诗人提出了理论与实际应用的来源,接着引入自然景象,展现大自然的美丽与力量。山河的清澈气息和雪月的光辉都在为人的才华助力,显示出自然与人文的共鸣。后两句则转向个人的隐逸选择,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内心的宁静。通过“渔艇”和“酒杯”的意象,诗人传达了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哲学,表现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的向往。最后一句“即恐起风雷”则暗示了这种平静生活下潜藏的风险与变动,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理论与妙用,皆从人外来。
- 这句强调学问和实际应用的来源,暗示个人的知识与经验并非孤立存在,受外界影响深远。
-
山河澄正气,雪月助宏才。
- 自然界的清新与光明给人以启迪,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
傲世寄渔艇,藏名归酒杯。
- 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越,选择隐居渔艇中,享受酒杯中的宁静,表现出一种放达的生活态度。
-
升沈在方寸,即恐起风雷。
- 最后总结了内心世界的变化与不安,暗示着即使在宁静的生活中,也潜藏着不可预知的变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山河”、“雪月”来比喻自然力量对人才能的影响。
- 对仗:第一句与第二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渔艇、酒杯象征隐逸与内心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表达了追求理想与内心宁静的主题,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河:象征自然的力量与气节。
- 雪月:象征纯洁与高远的理想。
- 渔艇:象征隐逸与自然的和谐。
- 酒杯:象征内心的平静与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方干的“理论与妙用”强调了什么?
A. 个人的知识
B. 外部的影响
C. 自然的力量
D. 社会的地位 -
诗中“傲世寄渔艇”表达了诗人什么态度?
A. 对世俗的追求
B. 对名利的追求
C. 对世俗的超然
D. 对权力的渴望 -
“即恐起风雷”暗示了什么?
A. 生活的安稳
B. 生活的变动
C. 名声的风险
D. 自然的力量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静夜思》相比,方干的《赠许牍秀才》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了隐逸的生活态度,而李白的《静夜思》则更注重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的交织。两者都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
这些资料将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唐代诗词的魅力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