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中秋夜潮》
时间: 2025-01-10 18:47: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中秋夜潮
作者: 史达祖 〔宋代〕
万水归阴,故潮信盈虚因月。
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
有物指磨金镜净,何人拏攫银河决?
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
光直下,蛟龙穴声直上,蟾蜍窟。
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
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
待明朝说似与儿曹,心应折!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万水归向阴影的夜晚,潮水的涨落都因月亮而变化。
偏偏只有这凉爽的秋天,已经过去了一半,星斗成双相对。
有的东西在磨光金镜,谁能拿下银河中的水呢?
想必子胥今夜能够见到嫦娥,洗清沉冤。
光明直射下去,蛟龙在穴中鸣叫,蟾蜍在洞里唱和。
面对这天地,感觉就像被刷洗过一样。
激昂的气概已经能够驱散粉黛,举杯就能吞下吴越。
等到明天再和儿子们说这些,心中应该会有所感慨!
注释:
- 万水归阴: 指众多的河流最终都流向阴暗的地方,寓意归宿。
- 故潮信盈虚因月: 潮水的涨落与月亮的变化有关,体现自然与人事的关系。
- 子胥: 指伍子胥,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因遭到冤屈而被杀。
- 嫦娥: 月亮女神,象征着美好和孤独。
- 吴越: 指春秋时期的两个国家,象征着对立和纷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达祖,字子美,号元白,宋代词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及人生哲理,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秋佳节,象征着团圆和思念,表达了作者在赏月时的感慨与对往事的追忆,结合了历史典故,反映了诗人在特定时空下的情感与思考。
诗歌鉴赏:
《满江红·中秋夜潮》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词作。在这首词中,史达祖通过描绘中秋夜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个人情感的思考。开篇便通过“万水归阴”引入大自然的变化,借助潮水和月亮的关系,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归宿感。在秋天的凉意中,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似乎在暗示着人生的短暂与脆弱。
“有物指磨金镜净,何人拏攫银河决?”这两句通过对金镜的磨光与银河的抒情,构建出一种既清澈又遥远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暗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接下来的“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将历史人物与神话结合,传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冤屈的感慨。
全词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与思考。结尾处,情感更加激昂,诗人期望通过举杯畅饮来驱散生活中的烦恼与不平,体现了豪情与理想的结合。整首词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一个人在面对历史与现实时的思考与情感波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水归阴:指众多河流归向黑暗,象征归宿与命运。
- 故潮信盈虚因月:潮水的变化与月亮的引力有关,反映自然与人事的联系。
- 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注重时节的变化,暗示事情的发展与转折。
- 有物指磨金镜净:意象的呈现,金镜的光亮象征着美好与清晰。
- 何人拏攫银河决?:提问以增强情感,体现对理想的追求与无奈。
- 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历史人物的引入,表达对冤屈的同情与思考。
- 光直下,蛟龙穴声直上,蟾蜍窟:描绘自然景象,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感受天地的广阔,表达一种清新的感觉。
- 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豪情万丈,表达对现实的不屈与渴望。
- 待明朝说似与儿曹,心应折:感慨未来的生活与感情的变化。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蛟龙穴声直上,蟾蜍窟”,增强了词句的对称美。
- 比喻:如“光直下”,将光明与自然景象拟人化,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排比:通过排比的方式,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人物的结合,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同时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豪情。诗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历史的反思,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历史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 象征团圆、思念与孤独。
- 银河: 表达理想与追求的遥远。
- 蛟龙与蟾蜍: 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和谐。
- 金镜: 象征美好与清晰的未来愿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万水归阴”中“阴”指的是什么?
- A. 光明
- B. 黑暗
- C. 月亮
- D. 大海
-
“想子胥今夜见嫦娥”中的“子胥”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孙子
- B. 伍子胥
- C. 屈原
- D. 李白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满江红·中秋夜潮》: 两首诗都涉及中秋的月亮主题,但《静夜思》更多的是个人的思乡情感,而《满江红》则结合了历史与现实的思考,情感更加激荡。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