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覆釜山僧》
时间: 2025-01-10 23:10: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知清净理,日与人群疏。
将候远山僧,先期扫弊庐。
果从云峰里,顾我蓬蒿居。
藉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
燃灯昼欲尽,鸣磬夜方初。
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
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我更能领悟清净的道理,
白天却与人群疏远。
我在等待远方的山中僧人,
提前打扫了简陋的居所。
果然是从云峰中走来,
回头看我这蓬蒿杂草的住所。
用草垫在松屑上吃饭,
点燃香火阅读道书。
白天的灯快要熄灭,
夜晚的磬声刚刚响起。
一旦领悟到寂静就是快乐,
这一生就显得悠闲充裕。
想要回归何必太过深思,
身世之间仍然是空虚的。
注释:
- 清净理:指的是内心的清净与道理。
- 群疏:与人群的关系渐行渐远。
- 候远山僧:等待远方的僧人。
- 扫弊庐:提前清理简陋的居所。
- 蓬蒿居:用蓬草和蒿草搭建的简陋住所。
- 藉草饭松屑:用草垫着吃松木屑做的饭。
- 焚香看道书:点香阅读道理书籍。
- 鸣磬:寺庙中敲击的钟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号“摩诘”,其诗以自然景色和哲理思考著称,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王维隐居于山林的时期,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饭覆釜山僧》以清新淡雅的笔调,展现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诗中透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僧人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尘世喧嚣的疏离。王维在诗中通过“晚知清净理”引入了对内心寂静的思考,揭示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诗中“藉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的描写,更是体现了简朴生活的美好,传达了他对物质的淡泊与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在“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中,王维将个人的生活体验与哲理结合,展现了人对存在的思索,以及对归属感的渴求。整首诗流畅而自然,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令人回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晚知清净理:傍晚时分,心中清净的道理愈发明晰。
- 日与人群疏:白天却因繁忙而与人群渐行渐远。
- 将候远山僧:在等待来自远方的山中僧人。
- 先期扫弊庐:提前打扫简陋的住处。
- 果从云峰里:果然从云端的峰峦中走来。
- 顾我蓬蒿居:回头看见我这杂草丛生的住所。
- 藉草饭松屑:用草垫上吃松屑做的饭。
- 焚香看道书:点燃香火,阅读道书。
- 燃灯昼欲尽:白天的灯光逐渐暗淡。
- 鸣磬夜方初:夜晚的钟声刚刚响起。
- 一悟寂为乐:一旦领悟,寂静便是快乐。
- 此生闲有余:这一生显得尤为悠闲。
- 思归何必深:想要归去何必过于深思。
- 身世犹空虚:人生的存在依然是空虚的。
修辞手法:
- 对比:白天的喧嚣与晚上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山、僧、香、书等意象构建了一个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
- 比喻:将“寂”为“乐”,揭示内心的快乐来自于对世俗的超脱。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简单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浮华的超然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悟道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晚:象征着宁静与思考的时刻。
- 山僧:代表一种超脱和智慧的生活方式。
- 蓬蒿居:象征着简朴的生活和对物质的淡泊。
- 燃灯与鸣磬:象征着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维在诗中主要表现了对什么样生活的向往?
A. 喧闹的城市生活
B. 清净的隐居生活
C. 奢华的宫殿生活
D. 追求名利的生活 -
“思归何必深”的意思是?
A. 不必太过思虑归宿
B. 一直思念故乡
C. 归乡需要深思熟虑
D. 对故乡的思念很深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 by 王维
- 《终南山》 by 王维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较,王维的《饭覆釜山僧》更侧重于对僧人生活的描绘和内心宁静的追求,而陶渊明则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与人生态度的淡泊。两者都展现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却各有侧重点。
参考资料:
- 《王维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