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感化
王维 〔唐代〕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白话文翻译:
在傍晚时分,我手持竹杖,静静地等候在虎溪头。催促客人归家的山响声传来,水流声伴随我回到房中。野花在丛中竞相开放,山谷中的鸟儿发出悠扬的鸣叫。夜晚我坐在空旷的林中,四周寂静,松风吹来,恍若秋天的气息。
注释:
- 筇竹杖:一种用竹子制成的拐杖,象征着隐士生活。
- 催客:催促客人回家的声音,暗示归隐的情境。
- 野花丛:自然界中的野花,象征着自由与自然之美。
- 谷鸟:山谷中的鸟,代表自由自在的生命。
- 松风:松树的风声,给人一种清凉和宁静的感觉。
典故解析:
“虎溪”一词可能与王维的隐居生活有关,王维在诗中常以自然为背景,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以山水诗闻名,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写作于王维隐居时期,表达他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理想。
诗歌鉴赏:
《过感化》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展现了王维对自然的深切感受。诗的开头通过“暮持筇竹杖”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描绘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接着“催客闻山响”一句,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归家的情感,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思乡的氛围。随着“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自然的美与生命的活力在诗中跃然纸上。最后两句“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将整个场景推向高潮,夜晚的静谧与松风的清凉,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内心平和与清幽。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王维对隐居生活的一种向往,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暮持筇竹杖:在傍晚时分,手握竹杖,显示了闲适的生活状态。
- 相待虎溪头:静静地在虎溪旁等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
- 催客闻山响:听到山中传来的声响,暗示时间的流逝。
- 归房逐水流:顺着水流的声音回到自己的房子,营造出一种归属感。
- 野花丛发好:野花竞相开放,象征自然的美好。
- 谷鸟一声幽:山谷中的鸟鸣声悠扬,增添了诗的韵味。
- 夜坐空林寂:夜晚独坐在空旷的树林中,感受到宁静。
- 松风直似秋:松树的风声如秋天般清凉,传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松风直似秋”,将自然现象赋予了人的情感。
- 对仗:如“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和谐的追求,体现了王维特有的山水情怀。
意象分析:
- 筇竹杖:隐士的象征,代表隐逸生活的追求。
- 虎溪:自然之美与宁静的象征。
- 野花:生机与美好,象征自然的繁荣。
- 谷鸟:自由与生命,传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松风:宁静与清凉,象征内心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王维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筇竹杖”象征什么?
A. 战争
B. 归隐
C. 爱情
D. 旅行 -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中,松风给人什么感觉?
A. 热闹
B. 宁静
C. 悲伤
D. 急促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鹿柴》王维
- 《山居秋暝》王维
-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诗词对比:
- 对比王维与李白的山水诗,王维更注重于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豪放与奔放的精神。
参考资料:
- 《王维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