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边堂》
时间: 2025-01-27 03:56: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筹边堂
作者: 梁介 〔宋代〕
筹边无它长,幸此岁有秋。
吏无打门宣,民无失业忧。
史君来此邦,不但肉食谋。
有言天命之,为汝消穷愁。
夷蜑及生齿,各异风马牛。
一醉堂上樽,莫运机与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边地生活的感受。诗人在这里感慨,边地的生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处,幸好今年秋天的收成不错。官吏不再打扰百姓,百姓也不再为失业而忧愁。史君来到这里,不仅仅是为了谋求肉食的利益。有人说这是天命,能够帮助你们消除贫困的忧愁。不同的民族和人口,各有各的习俗和风俗。在这酒醉的堂上,不要再去考虑那些筹划和计较的事情。
注释
- 筹边:指边疆地区,筹划边事。
- 吏:官吏,指统治阶级。
- 史君:可能指某位历史人物或官员,特指来此地任职的人。
- 夷蜑:指边疆的少数民族。
- 风马牛:比喻风俗、习惯的不同。
- 樽:酒器,此处指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梁介,宋代诗人,生活在政治动荡的时期,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关注社会民生,体现出对百姓生活的关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边疆,可能是作者在边地任职之时,目睹了地方百姓的生存状态,因而产生了此诗。诗中反映了边地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困难,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筹边堂》是一首描写边地生活的诗,诗人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边疆民生的关切和对生活的感慨。开头几句,诗人以“筹边无它长”概括边地的生活特点,接着通过描绘秋天的丰收、官吏的宽容以及百姓的安宁,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这里,诗人对社会的观察不仅是对现状的记录,更是对未来的展望。
“史君来此邦,不但肉食谋”,在这里,诗人借用“史君”这一角色,传达出官员应有的责任感,强调治理者不应仅仅追求个人利益,更要考虑民众的福祉。最后几句则呈现了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强调在酒醉之中,抛开那些世俗的筹划与忧虑,尽情享受当下的生活。
整首诗情感真挚,透过对边疆生活的描绘,反映出一种对安宁生活的渴望与珍惜,展现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筹边无它长:边地的生活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
- 幸此岁有秋:今年的秋天收成不错,是一件幸事。
- 吏无打门宣:官吏不再敲门来宣告事情。
- 民无失业忧:百姓不再为失业而担忧。
- 史君来此邦:某位官员来到这个地方。
- 不但肉食谋:不仅仅是为了谋求肉食的利益。
- 有言天命之:有人说这是上天的安排。
- 为汝消穷愁:为了帮助你们消除贫困的忧虑。
- 夷蜑及生齿:不同的民族和人口。
- 各异风马牛:各自有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
- 一醉堂上樽:在这酒醉的堂上。
- 莫运机与筹:不要再去考虑那些世俗的筹划。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吏无打门宣,民无失业忧”形成对仗,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将生活的困扰比作“筹”,表达诗人对复杂生活的逃避和简化。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边疆民生的关怀,传达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民关系和谐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象征丰收和希望。
- 吏:象征官员,代表统治阶级。
- 樽:象征酒,代表生活的乐趣和洒脱。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中对边疆生活的全景式描绘,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筹边堂》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梁介
- D. 白居易
-
诗中的“史君”主要代表什么?
- A. 农民
- B. 官员
- C. 商人
- D. 学者
-
诗中提到的“夷蜑”指的是?
- A. 中原人民
- B. 边疆的少数民族
- C. 农民
- D. 读书人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诗词对比:
- 梁介的《筹边堂》与杜甫的《登高》都反映了对社会民生的关心,但前者更强调边疆的生活状态,而后者则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 两者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梁介的诗更为简洁自然,杜甫则略显沉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