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澹澹池光曙,沉沉野色秋。
片云生北舍,只雁过南楼。
有见皆成趣,无言总是愁。
芭蕉夜来水,嚥罢自搔头。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池水映出淡淡的光芒,野外的景色显得沉郁而秋意浓厚。几片云彩飘浮在北边的房舍上,只有孤雁飞过南楼。眼前所见的一切都颇有趣味,然而无言之中却充满了愁苦。夜里芭蕉前的水声响起,听罢让我不禁搔首。
注释
字词注释:
- 澹澹:形容水面平静清澈的样子。
- 沉沉:形容色彩深沉,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 片云:指几片云彩,形状不大。
- 有见:指看到的事物。
- 无言总是愁:即使不说话,心中也充满了忧愁。
- 嚥罢:指水声消停后,心情依旧郁结。
典故解析:
- "只雁过南楼"中的孤雁,常被用作离愁别绪的象征,古人常用孤雁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末年的著名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忠贞不屈、抗击外敌而著称,其诗歌风格多为豪放激昂,兼具细腻柔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破家亡之时,文天祥身处动荡之中,常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此时,他已经被俘,心中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早起偶成》是一首描绘清晨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清晨的宁静与内心的忧愁。开头两句以“澹澹池光曙,沉沉野色秋”描绘了清晨的景象,池水在曙光中显得清澈,野外的色彩则显得阴郁,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着诗人复杂的情绪。接下来的“片云生北舍,只雁过南楼”则通过孤雁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独感,似乎在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对过往的追忆。
“有见皆成趣,无言总是愁”一句则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情感,尽管所见之物都显得有趣,内心的愁苦却无法言表,表现出一种无奈的心境。最后一句“芭蕉夜来水,嚥罢自搔头”,通过夜晚芭蕉旁的水声,表现诗人在无言的水声中感到思绪万千,手足无措,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渴望。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结合个人情感,展现了文天祥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而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澹澹池光曙”:清晨的池水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清澈而明亮。
- “沉沉野色秋”:秋天的野外景色显得沉郁,增添了一种忧伤的氛围。
- “片云生北舍”:几片云彩漂浮在北边的房舍上,增添了清晨的静谧。
- “只雁过南楼”:只有孤雁飞过南方的楼阁,象征着孤独和离愁。
- “有见皆成趣”:看到的景象都颇有趣味,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 “无言总是愁”:即便不说话,心中依然满是愁苦。
- “芭蕉夜来水”:夜晚芭蕉旁的水声响起,给人一种静谧之感。
- “嚥罢自搔头”:听完水声后,诗人感到无奈,情不自禁地搔首。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秋”的野色用来比喻诗人的内心世界。
- 拟人:水声“嚥罢”使得自然景象更具情感。
- 对仗:如“片云生北舍”和“只雁过南楼”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反映了他对国家沦陷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诗人在清晨的静谧中,感受到了深深的思念与愁苦,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池光:象征着清晨的希望与宁静。
- 野色:代表秋天的凋零与沉重。
- 片云与孤雁:象征孤独与离愁。
- 芭蕉水声:寓意内心的思绪与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澹澹池光曙”描绘的是哪个时间的景象?
- A) 黄昏
- B) 清晨
- C) 正午
-
“只雁过南楼”中“雁”是用来象征什么?
- A) 欢乐
- B) 孤独与离愁
- C) 富贵
-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欢喜
- B) 忧愁
- C) 愤怒
答案:
- B) 清晨
- B) 孤独与离愁
- B) 忧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文天祥的《早起偶成》与杜甫的《春望》都表现了在国家动荡时个人的忧虑和思考。杜甫在《春望》中通过春天的景象展现了对国家的忧心,二者都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精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文天祥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