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怪西风》
时间: 2025-01-27 04:08: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摸鱼儿·怪西风
作者: 卢祖皋 〔宋代〕
怪西风晓来敧帽,年华还是重九。
天机衮衮山新瘦,客子情怀谁剖。
微雨後。更雁带边寒,袅袅欺罗袖。
慵荷倦柳。悄不似黄花,田田照眼,风味尽如旧。
登临地,寂寞崇台最久。
阑干几度搔首。翻云覆雨无穷事,流水斜阳知否。
吟未就。但衰草荒烟,商略愁时候。
闲愁浪有。总输与渊明,东篱醉舞,身世付杯酒。
白话文翻译
西风怪异,清晨来时帽子被吹歪,时光依旧是重阳节。
天机变幻,山峦在初秋时显得瘦弱,旅人情怀又能向谁倾诉?
微雨过后,孤雁带来边地的寒意,袅袅的烟雾轻拂罗袖。
懒惰的荷花和疲惫的柳树,悄悄地不似那黄花,
田田的景色依旧如昔。
我登上高台,寂寞的时光最久。
阑干边多少次搔首叹息,翻云覆雨的无尽事,流水与斜阳是否知晓?
吟诗尚未完成,荒草与烟雾交融,愁绪难以抑制。
闲愁如浪潮般汹涌,最终还得归于陶渊明,
在东篱下醉舞,身世就交给杯酒吧。
注释
- 怪西风: 指的是西风的萧瑟与异样,暗示了秋冬的来临。
- 重九: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节日,象征着长寿。
- 天机衮衮: 形容天空的变化,可能暗指自然景象的无常。
- 客子: 指流浪的旅人。
- 袅袅欺罗袖: 形容烟雾轻柔地拂动衣袖。
- 东篱: 指陶渊明的东篱菊园,象征隐逸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祖皋,宋代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对自然的深刻体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词作于秋季,正值重阳节前后,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摸鱼儿·怪西风》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怀和人生的思索。开篇以“怪西风”引入,瞬间营造出一种萧瑟的秋意,伴随着“年华还是重九”的感慨,诗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接下来的描写中,微雨、孤雁、荷花与柳树交织成一幅秋日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内心的孤寂。
词中通过“翻云覆雨”的表达,暗示着人生的波折与不确定,伴随着“流水斜阳知否”的疑问,诗人似乎在问时间与自然是否理解人间的愁苦。在最后一联,诗人引用陶渊明的隐逸生活,表达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仿佛在说,尽管身世多纷扰,最终仍是要与自然和解,醉于杯酒之中。
整首词流畅而富有韵味,既有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也有对自然的深切感知,彰显出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怪西风晓来敧帽:西风的寒冷让帽子被吹歪,暗示早晨的凉意。
- 年华还是重九:重阳节的到来,象征时间的流逝。
- 天机衮衮山新瘦:天气变化让山显得瘦弱,暗示秋季的萧条。
- 客子情怀谁剖:旅人的情感又能向谁倾诉。
- 微雨後:经过细雨后的情景。
- 更雁带边寒:孤雁飞来,带来边地的寒气。
- 袅袅欺罗袖:轻烟拂过衣袖,意象柔和而富有诗意。
- 慵荷倦柳:懒散的荷花和疲惫的柳树,体现秋日的萧条。
- 悄不似黄花:与黄花相比,景致显得不再鲜艳。
- 登临地,寂寞崇台最久:登高望远,感受到的寂寞最久。
- 阑干几度搔首:在栏杆旁多次无奈叹息。
- 翻云覆雨无穷事:人生的种种变迁与无常。
- 流水斜阳知否:流水与夕阳是否知道我的愁苦?
- 吟未就:诗歌尚未完成。
- 但衰草荒烟:荒草与烟雾交织的景象。
- 商略愁时候:愁思不断涌现。
- 闲愁浪有:闲愁如浪潮般汹涌。
- 总输与渊明:最终还是输给陶渊明的隐逸。
- 东篱醉舞,身世付杯酒:在东篱下醉舞,身世就交给酒吧。
修辞手法:
- 比喻: “流水斜阳知否”,把流水和斜阳拟人化,赋予其情感。
- 拟人: “袅袅欺罗袖”,让烟雾表现出一种柔情和轻盈。
- 对仗: “翻云覆雨无穷事,流水斜阳知否”,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 代表秋天的寒冷与萧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孤雁: 传递出旅人孤独的情感,暗示离别与思念。
- 重阳: 体现了节日的氛围,象征着长寿与团圆。
- 衰草: 代表生命的衰败,带来一种哀伤的情感。
- 东篱: 代表陶渊明的隐逸生活,象征着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重九”节日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D. 端午节 -
“袅袅欺罗袖”中的“袅袅”形容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A. 风
B. 雨
C. 烟雾
D. 雪 -
诗中提到的“东篱”指的是哪个著名诗人的生活方式? A. 李白
B. 杜甫
C. 陶渊明
D. 白居易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 《山中问答》 - 王维
诗词对比:
- 卢祖皋的《摸鱼儿·怪西风》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对比,前者表现出对秋季的抒怀与孤独,而后者则表现出对爱情的思念与无奈。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前者更为沉郁,后者则更为细腻动人。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的美学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