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

时间: 2025-01-10 22:25:48

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

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

作者: 李商隐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
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白话文翻译:

黄昏时分,我被封印在这里,像那些被判刑的囚徒,内心感到羞愧,因为我无缘坐在荆山之上。
我却羡慕卞和那双被刖的脚,他一生再也不需要踏入官阶的门槛。


注释:

  • 黄昏:傍晚的时间,象征着一天的结束和人生的无常。
  • 封印:指被限制或禁锢,暗示诗人处于一种被束缚的状态。
  • 刑徒:受刑的囚徒,表现出诗人的愧疚感。
  • 荆山:传说中的贤人所在之地,象征着高贵和理想的境地。
  • 卞和:春秋时期的名医,以其忠诚和无私闻名,因揭示玉石真伪而被割去双脚。
  • 双刖:古代对罪犯的惩罚,象征着卞和的遭遇,但同时也代表着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

典故解析:

卞和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个人,因发现了美玉而被楚王宠用,但因屡次被误认为是伪玉,最终被割去双脚。他的故事象征着忠诚与坚持。诗中提到他,寓意诗人对卞和精神的向往,尽管他面临困境,却能心无旁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他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致的语言著称,尤其擅长写情诗和咏史诗。李商隐的诗风常常带有隐喻和象征,富有哲理性和情感的复杂性。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李商隐任职于地方官职期间,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因政治环境的复杂与个人的无奈,他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充满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诗人因身处囚禁而产生的羞愧,衬托出他对理想境地的渴望,荆山成为他心中不可触及的高峰。而后两句则通过卞和的悲惨遭遇,表达出一种对坚贞不屈精神的向往,尽管卞和遭受了身体上的残酷,但他选择了忠诚和坚持,这种精神令诗人心生羡慕。

整个诗作情感深厚,意涵丰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有对理想人生态度的赞美。李商隐用简练的语言与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对自由与尊严的渴望,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黄昏封印点刑徒:在黄昏的时刻,诗人感到被禁锢,心中充满了对囚徒的同情与惋惜。
  2. 愧负荆山入座隅:由于自己没有达到荆山的高贵位置,诗人感到内心的愧疚。
  3. 却羡卞和双刖足:诗人向往卞和的精神,虽然遭遇了身体的残酷,但他却无所畏惧。
  4. 一生无复没阶趋:卞和的遭遇使他再也不需要追逐官位,反而获得了精神上的解放。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囚徒与卞和的对比,表现出不同选择所带来的不同命运。
  • 象征:荆山象征着理想与崇高的品德,卞和则象征着坚韧与忠诚。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理想境地的渴望与对现实困境的反思,同时赞美了坚守信念与忠诚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昏: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对未来的迷茫。
  • 刑徒:暗示着心灵的囚禁与内心的愧疚。
  • 荆山:象征着理想与高尚的追求。
  • 卞和:代表着对忠诚与坚持的崇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商隐在诗中提到的“荆山”象征什么? A. 权力
    B. 理想与崇高
    C. 财富
    D. 友情

  2. 卞和的故事中,他为何被割去双脚? A. 因为他偷了玉
    B. 因为他揭示了伪玉
    C. 因为他反对国君
    D. 因为他帮助了敌人

  3. 诗中“黄昏”有何象征意义? A. 新的开始
    B. 生命的结束与无常
    C. 快乐的时光
    D. 战争的来临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李商隐与杜甫在诗风上有较大差异,李商隐的诗常常充满了个人情感和隐喻,而杜甫则更注重社会现实与历史的沉重感。两位诗人在同一历史时期,却以不同的视角和风格反映出各自的时代精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