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晴禾黍平,畅目亦伤情。
野店云日丽,孤庄砧杵鸣。
川原唯寂寞,岐路自纵横。
前后无俦侣,此怀谁与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秋天晴朗的天气,田野上的禾黍一片平坦,让人看得心中感伤。乡间的小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孤独的村庄里传来砧板和杵的声音。广阔的川原显得寂寞,纵横交错的小路也显得冷清。四周没有伴侣,心中的感慨又向谁倾诉呢?
注释:
- 禾黍:禾和黍,指的是一种农作物,主要指谷类作物,象征丰收的季节。
- 畅目:畅快地看,目光所及。
- 砧杵:砧板和杵,指的是乡村生活中常见的磨制粮食的工具,寓意农家生活。
- 川原:广阔的田野和原野。
- 岐路:交错的小路,象征人生的选择和方向。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时,表达了孤独和思乡的情感,符合唐代诗人常常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的写作手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纶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出生于今陕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质朴,常常表现对生活的观察和对人情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秋天的一个清晨,诗人站在田野上,感受到丰收的喜悦与秋天的萧瑟,内心涌起对夏侯审的怀念,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田野景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开头两句“天晴禾黍平,畅目亦伤情”,展现出一幅秋天丰收的美好画面,然而“畅目”后却引发“伤情”,形成强烈的对比,暗示即使在美好的自然环境中,内心的感伤依然存在。这种情感的转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思考。
接下来的“野店云日丽,孤庄砧杵鸣”,描绘了乡村宁静的画面,但“孤庄”一词突出孤独感,营造出一种孤立无援的氛围。诗人通过“川原唯寂寞”与“岐路自纵横”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寂的感受,川原的寂寥与岐路的复杂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助。
最后两句“前后无俦侣,此怀谁与呈”,直抒胸臆,表达了渴望交流却无人与之倾诉的孤独感。在这幅秋晚的景象中,诗人用清新的自然描写,反映了自己内心的伤感与思念,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使人感受到孤独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晴禾黍平:描绘秋天的晴朗天气和丰收的田野。
- 畅目亦伤情:美丽的景象让人心中感到悲伤。
- 野店云日丽:乡间的小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 孤庄砧杵鸣:孤独的村庄里传来砧板和杵的声响,暗示农家生活的寂寞。
- 川原唯寂寞:广袤的田野显得非常寂寞。
- 岐路自纵横:交错的小路,象征人生的选择和复杂。
- 前后无俦侣:周围没有伴侣。
- 此怀谁与呈:心中的感慨向谁倾诉?
修辞手法:
- 对比:将美丽的秋景与内心的伤感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砧杵的鸣响似乎在诉说乡村的孤独。
- 象征:禾黍象征丰收与美好,孤庄象征孤独与思念。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感。诗人在秋晚的宁静中,感受到内心的孤寂,呈现出一种人对自然的感悟与情感的投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禾黍:象征丰收和希望。
- 孤庄:象征孤独与寂寞。
- 岐路:象征人生的选择与迷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禾黍”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农作物
- B. 一种花
- C. 一种动物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友谊与孤独
- B. 春天的希望
- C. 战争的悲伤
-
“川原唯寂寞”中表达的情感是?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愤怒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宁静与孤独,但更侧重于山水的意境。
- 李白《静夜思》:虽主题相近,更多表达思乡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