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发黄土龛过高路》
时间: 2025-01-10 22:52: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明发黄土龛过高路
作者:杨万里 〔宋代〕
又过峥嵘两峡间,也无溪水也无田。
岭云放脚寒垂地,山麦掀髯翠拂天。
碧玉屏风吹不倒,青绫步障买无钱。
诗人富贵非人世,犹自凄凉意惘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高路上,穿过险峻的峡谷,四周没有溪水和田地的荒凉景象。山岭上的云在寒风中低垂,田野里的麦子随风摇曳,仿佛在与天空亲吻。那碧玉般的屏风无论怎么吹都不会倒下,青色的帷幕也因为缺钱而无法购买。诗人虽然身处富贵的境地,但内心依然感到凄凉和惆怅。
注释:
- 峥嵘:形容山势雄伟险峻。
- 岭云:山岭上的云雾。
- 寒垂地:寒冷的云低垂到地面。
- 掀髯:比喻麦子随风摇动,像是被掀起的胡须。
- 碧玉屏风:形容美丽的自然风光。
- 青绫步障:青色的布帘,意指生活的障碍。
- 惘然:迷惘、失落。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其所表达的凄凉与惆怅之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和环境的深刻感受,可能与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经历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杨万里游历于黄土高原时写的,表现了他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在宋代,诗人往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明发黄土龛过高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诗的开头两句“又过峥嵘两峡间,也无溪水也无田”,直接点出环境的荒凉,给人一种无处可归的感觉。接下来的“岭云放脚寒垂地,山麦掀髯翠拂天”,则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出自然的雄伟与苍凉,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深切关联。
诗中的“碧玉屏风吹不倒,青绫步障买无钱”让人意识到物质的丰盈并不能带来心灵的满足,反而更加突显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最后一句“诗人富贵非人世,犹自凄凉意惘然”更是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人世繁华的无奈与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整体而言,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又过峥嵘两峡间 - 诗人再次经过险峻的峡谷,暗示了他经历的艰难旅途。
- 也无溪水也无田 - 环境的荒凉,缺乏生机,反映了诗人的孤独。
- 岭云放脚寒垂地 - 描绘了云在寒风中低垂的景象,给人以凄凉的感觉。
- 山麦掀髯翠拂天 - 通过麦子随风摇动的形象,展现大自然的生机。
- 碧玉屏风吹不倒 - 自然的坚韧,象征着不屈的精神。
- 青绫步障买无钱 - 生活的困扰,表达了诗人对物质的无奈。
- 诗人富贵非人世 - 虽然身处富贵,内心依旧感到孤独。
- 犹自凄凉意惘然 - 最终的总结,强调了诗人的情感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麦掀髯”,将麦子比喻为胡须,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内心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表现出一种对物质富贵的无奈和对内心孤独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 峥嵘峡谷:象征艰难的旅途和不屈的精神。
- 溪水与田地:代表生机与希望,诗中缺乏则反映出孤独。
- 岭云与山麦:自然的描绘,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 碧玉屏风与青绫步障:象征生活的美好与困扰,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峥嵘”是指什么? A. 平坦
B. 陡峭险峻
C. 美丽
D. 安静 -
诗人认为生活中缺乏什么? A. 朋友
B. 财富
C. 自然
D. 水与田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生活的富贵
B. 人生的孤独与惆怅
C. 自然的美丽
D. 友谊的珍贵
答案:
- B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明发黄土龛过高路》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杨万里的诗更加强调内心的孤独感,而陶渊明则体现了一种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归属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精华》
- 《杨万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