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五十头颅》
时间: 2024-09-19 22:15: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五十头颅
作者: 郭应祥 〔宋代〕
五十头颅,早已觉飞腾景暮。愁眼看蜂黄蝶粉,草烟花露。
莫做阳台云雨梦,休怀渭北春天树。怅城闉多少踏青人,红尘路。
怀古恨,凭书诉。倾国貌,障羞妒。记山阴陈迹,群贤星聚。
对景裁诗真漫与,看花不饮成虚负。问落红千点总随流,归何处。
白话文翻译
五十个头颅,早已感受到飞腾的景色已近黄昏。愁苦的眼睛看着像蜜蜂一样的黄色花朵和像蝴蝶一样的粉色花朵,草地上烟雾缭绕,露水闪耀。
不要在阳台上做云雨的梦,也不要怀念渭北的春天树木。感叹城墙外有多少踏青的人,走在红尘的路上。
怀古的怨恨,只能通过书信诉说。倾国的美貌,总会引来嫉妒。记得山阴的旧迹,群贤毕至。
对着眼前的景色作诗真是漫无目的,却看花不饮,实在是虚负。问那落红千点总是随风而流,归向何处?
注释
- 头颅:指人的头,象征人。
- 飞腾景暮:比喻时光飞逝,夕阳西下。
- 蜂黄蝶粉:形容花的颜色,表现春天的生机。
- 阳台云雨梦:指对美好生活的幻想。
- 渭北春天树:渭水北岸的春天,代表美好的回忆。
- 怅城闉:指对城门的惆怅,暗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 怀古恨:对过去的遗憾和怨恨。
- 倾国貌:指极美的容貌,常用来形容女子。
- 山阴陈迹:指山阴地区的历史遗迹,代表文化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郭应祥,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作品多具哲理思考,情感细腻,风格典雅。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动荡的年代,诗人感慨历史的流逝与个人的无奈,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满江红·五十头颅》是一首充满感慨与反思的作品,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往昔的怀念。开篇以“五十头颅”引入,仿佛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短暂与瞬息万变。愁眼看着万物复苏,却又无法摆脱内心的忧伤,诗人用“蜂黄蝶粉”来象征那种美好而又易逝的生命状态。
中间的“莫做阳台云雨梦”一句,既提醒自己不要沉溺于虚幻的幻想,也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警醒。城外踏青的人,似乎在映衬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人诉说着对古人的怀古之情以及对美丽的嫉妒,情感深邃,令人动容。
结尾部分,“问落红千点总随流,归何处”,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落红似乎不仅是花瓣的凋落,更是生命和记忆的流逝,展现出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与感慨。整首诗在抒情中透出哲理,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清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十头颅,早已觉飞腾景暮。”:开篇以“头颅”引入,暗示生命的短暂,景色的凋零。
- “愁眼看蜂黄蝶粉,草烟花露。”:愁苦的眼神注视着春天的美景,感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莫做阳台云雨梦,休怀渭北春天树。”:劝诫自己不要沉迷幻想,也不要怀念过去的美好。
- “怅城闉多少踏青人,红尘路。”:对世人踏青的羡慕与自己内心的孤独形成对比。
- “怀古恨,凭书诉。”:只能通过文字抒发对往昔的遗憾。
- “倾国貌,障羞妒。”:美貌引来嫉妒,人生的竞争与无奈。
- “记山阴陈迹,群贤星聚。”:回忆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 “对景裁诗真漫与,看花不饮成虚负。”:面对美景作诗却感到毫无意义。
- “问落红千点总随流,归何处。”:对花瓣随风而逝的疑问,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蜂黄蝶粉”比喻美好的事物。
- 对仗:如“怀古恨,凭书诉”,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反复:反复提到的“春天”与“落红”,加深主题的表现。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传递出一种既悲伤又清醒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头颅:象征生命的短暂与个体的渺小。
- 蜂黄蝶粉: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阳台:代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幻想。
- 落红:象征生命的流逝与记忆的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头颅”象征什么?
- A. 美貌
- B. 生命
- C. 财富
-
“莫做阳台云雨梦”是劝诫什么?
- A. 不要幻想
- B. 要多梦
- C. 要享受生活
-
诗中的“落红”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希望
- B. 生命的流逝
- C. 爱情的甜蜜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郭应祥的《满江红》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前者更注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后者则表现出对人生的豪放与不羁。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明显不同,前者更显细腻与忧伤,后者则豪迈与激昂。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