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江西留别富阳裴、刘二少府》

时间: 2025-01-11 05:47:35

西上游江西,临流恨解携。

千山叠成嶂,万水泻为溪。

石浅流难溯,藤长险易跻。

谁怜问津者,岁晏此中迷。

意思解释

游江西留别富阳裴、刘二少府

作者: 孟浩然 〔唐代〕

原文展示:

西上游江西,临流恨解携。
千山叠成嶂,万水泻为溪。
石浅流难溯,藤长险易跻。
谁怜问津者,岁晏此中迷。


白话文翻译:

我向西游览江西,站在河边感到怨恨无法携手离去。
千山重重叠叠,万水奔流如溪。
石头浅处难以逆流而上,藤蔓又长又险难以攀登。
谁来怜悯问路的人,年末时节我在这里迷失方向。


注释:

  • 游江西:指游历江西地区。
  • 临流:站在水边。
  • 恨解携:怨恨离别,无法相伴。
  • 千山叠成嶂:形容山层层叠叠,景色壮丽。
  • 万水泻为溪:形容水流奔涌而下,声势浩大。
  • 石浅流难溯:水浅石多,逆流而上很困难。
  • 藤长险易跻:藤蔓生长得长而险峻,攀登起来容易摔倒。
  • 问津者:询问渡口的人。
  • 岁晏:年末,指时间已晚。

典故解析:

此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惋惜、对自然的感慨以及对人生道路的迷惑,融入了唐代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诗人,号孟溪,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时,孟浩然正值壮年,因与友人别离而感伤,游历中对自然的深刻体验与对友谊的珍视交织在一起,留下了这首佳作。

诗歌鉴赏:

《游江西留别富阳裴、刘二少府》是一首表现离别情感和对自然景色感悟的诗。开篇即描绘了作者游历的地理位置,表达了心中对友人的依依不舍。诗中通过描写千山万水的壮丽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诗人心境的渺小。诗的后两句则转向对自身处境的思考,表达了在美丽的自然中迷失方向的无奈。整首诗在自然景色的映衬下,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充满了哲理性与感伤。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西上游江西,临流恨解携。”:诗人踏上前往江西的旅程,站在水边,心中充满了对离别的怨恨。
    2. “千山叠成嶂,万水泻为溪。”:描绘了江西的壮丽山河,千山重叠,万水奔流,情景壮观。
    3. “石浅流难溯,藤长险易跻。”:表达了游历中的困难,水流浅而石头多,逆流而上很难,藤蔓生长得长而险,攀爬困难。
    4. “谁怜问津者,岁晏此中迷。”:感叹问路的人无人怜悯,岁末时节,他在这迷路的状态中感到孤独。
  • 修辞手法: 这首诗使用了大量的对比与对仗,如“千山叠成嶂,万水泻为溪”,通过音韵的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同时,诗中的意象如“石”、“藤”也体现了自然的真实与生动。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抒发了对朋友离别的惋惜与对人生道路的思索,充满了哲理感与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 山水意象:诗中反复出现的山和水,象征着自然的壮丽与人心的渺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藤与石:藤蔓与石头的对比,表达了人生旅途中的困难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千山叠成嶂”中的“嶂”是什么意思? A. 平坦的地方
    B. 高耸的山峰
    C. 河流
    D. 草地

  2. 诗人“临流恨解携”中表达的情感是?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作品相比,孟浩然的山水诗更注重对情感的直接表达,而王维则往往通过自然景色反映内心的哲思。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孟浩然相关的传记与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