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塘还浅,尖角窈窕风手剪。小橹轻婀,谁唱江南菡萏歌。羞人不见,手把红颜遮一半。无奈幽香,已染阿郎白衣裳。
白话文翻译:
清澈的池塘还很浅,微风轻拂,像是用手剪裁出那尖尖的荷叶。小船轻轻摇曳,谁在唱那江南的荷花歌呢?荷花羞涩得不愿被人看到,手遮住了一半娇艳的花瓣。可惜那幽幽的香气,已然渗染了阿郎的白衣裳。
注释:
- 清塘:指清澈的池塘。
- 尖角:指荷叶的尖尖角。
- 窈窕:形容姿态优雅、婀娜。
- 小橹:小船上的桨。
- 江南:长江以南的地区,以其水乡风光闻名。
- 菡萏:即荷花,古人常用此词来形容荷花。
- 红颜:指美丽的花朵。
- 幽香:淡淡的香气。
- 阿郎:对情人的亲昵称呼。
典故解析:
“菡萏”是古称荷花,常用以象征美丽和纯洁。在古诗中,荷花常常与爱情、思念相联系,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江南水乡的景致也在诗中得到体现,增加了诗的地域文化色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崔荣江,现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与情感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当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观察与对生活情感的细腻思考,尤其是对荷花这一意象的运用,蕴藏着对爱情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减字木兰花 其十五 荷花》通过清新自然的意象,描绘了荷花的美丽和羞涩。诗的开头“清塘还浅,尖角窈窕风手剪”,给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画面,仿佛微风轻拂着荷叶,带来一丝清凉。接着提到“小橹轻婀,谁唱江南菡萏歌”,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自然的赞美结合在一起,江南的文化背景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
“羞人不见,手把红颜遮一半”一句,凸显了荷花的娇羞,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保护。而“无奈幽香,已染阿郎白衣裳”则巧妙地将荷花的香气与阿郎的白衣相联系,暗示了爱情的滋润与影响,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诗意,情感细腻,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爱情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塘还浅:描绘了环境的清新和宁静,给人一种初夏的感觉。
- 尖角窈窕风手剪:通过拟人化手法,表现了风的轻柔,营造出轻盈的氛围。
- 小橹轻婀:小船轻轻摇曳,增强了诗的动感。
- 谁唱江南菡萏歌:提问式的句子让人思考,增添了诗的互动感。
- 羞人不见:表现了荷花的羞涩,体现了女性的柔美与矜持。
- 手把红颜遮一半:将荷花的美丽和羞涩结合,表现出一种内敛的美。
- 无奈幽香:带有一丝无奈,体现出香气的不可控制。
- 已染阿郎白衣裳:比喻爱情的影响,暗示荷花的香气已经渗透到生活中。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风手剪”,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清塘还浅,尖角窈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荷花的香气比喻爱情的影响力,意象丰富。
意象分析:
- 荷花:象征美丽、纯洁和爱情。
- 清塘:代表自然和宁静的环境。
- 阿郎:象征情感的寄托,表达对爱情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清塘还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景?
- A. 深沉的湖泊
- B. 清澈的池塘
- C. 汪洋大海
- D. 幽暗的溪流
-
“羞人不见”中的“羞”字表现了荷花的什么特征?
- A. 高傲
- B. 娇羞
- C. 鲜艳
- D. 枯萎
-
“无奈幽香”中的“无奈”给整首诗带来了什么情感色彩?
- A. 喜悦
- B. 无助
- C. 期待
- D. 失落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忆江南》
-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忆江南》与崔荣江的《荷花》都描绘了江南的美丽景色,但前者更侧重于环境的描写,而崔荣江则融入了个人情感,表现出对爱情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现代诗歌的解读与欣赏》
- 崔荣江的诗集及相关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