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古寺老僧不遇书壁》

时间: 2025-01-26 05:38:44

寂寂复寂寂,门前苔藓积。

巾钵定何之,禅房封屈膝。

蛛丝网窗户,蜗涎篆墙壁。

欲去重迟留,空中望归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寂寂复寂寂,门前苔藓积。巾钵定何之,禅房封屈膝。蛛丝网窗户,蜗涎篆墙壁。欲去重迟留,空中望归锡。

白话文翻译:

四周静悄悄的,门前长满了苔藓。老僧的巾钵不知去了哪里,禅房里空无一人,只有灰尘堆积。窗户上结满了蜘蛛网,墙壁上留下了蜗牛爬过的痕迹。我本想离开,却又留恋不舍,抬头望向天空,期待老僧的归来。

注释:

  • 寂寂:形容环境安静。
  • 苔藓: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低等植物。
  • 巾钵:僧人使用的物品,代指僧人。
  • 禅房:僧人修行的房间。
  • 封:覆盖,此处指灰尘覆盖。
  • 屈膝:形容禅房空无一人,只有灰尘。
  • 蛛丝网窗户:窗户上结满了蜘蛛网。
  • 蜗涎篆墙壁:墙壁上留下了蜗牛爬过的痕迹。
  • 归锡:僧人归来的意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书画造诣深厚,尤其擅长山水画。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访问古寺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老僧的期待和对禅境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文同游历古寺时,老僧不在,作者通过描绘古寺的静谧和岁月的痕迹,表达了对禅境的向往和对老僧归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古寺的静谧和岁月的痕迹,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禅境氛围。诗中“寂寂复寂寂”重复使用,强调了环境的安静和时间的流逝。“门前苔藓积”和“禅房封屈膝”描绘了古寺的荒凉和无人问津的状态,而“蛛丝网窗户”和“蜗涎篆墙壁”则进一步以细节展现了岁月的痕迹。最后两句“欲去重迟留,空中望归锡”表达了作者对老僧归来的期待和对禅境的留恋,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寂寂复寂寂”:通过重复使用“寂寂”,强调了环境的安静和时间的流逝。
  • “门前苔藓积”:描绘了古寺门前的苔藓,象征着岁月的积累和无人问津的状态。
  • “巾钵定何之”:询问老僧的巾钵去了哪里,暗示老僧不在。
  • “禅房封屈膝”:禅房空无一人,只有灰尘覆盖,形容古寺的荒凉。
  • “蛛丝网窗户”:窗户上结满了蜘蛛网,展现了岁月的痕迹。
  • “蜗涎篆墙壁”:墙壁上留下了蜗牛爬过的痕迹,进一步以细节展现了岁月的痕迹。
  • “欲去重迟留”:表达了作者对古寺的留恋,想要离开却又舍不得。
  • “空中望归锡”:抬头望向天空,期待老僧的归来。

修辞手法:

  • 重复:“寂寂复寂寂”通过重复使用“寂寂”,强调了环境的安静和时间的流逝。
  • 象征:“门前苔藓积”和“禅房封屈膝”通过象征手法,描绘了古寺的荒凉和无人问津的状态。
  • 细节描写:“蛛丝网窗户”和“蜗涎篆墙壁”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岁月的痕迹。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古寺的静谧和岁月的痕迹,表达了对禅境的向往和对老僧归来的期待,体现了作者对超脱尘世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苔藓:象征岁月的积累和无人问津的状态。
  • 禅房:象征修行和宁静的场所。
  • 蛛丝网:象征岁月的痕迹和荒凉。
  • 蜗涎:象征岁月的痕迹和缓慢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寂寂复寂寂”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重复 C. 拟人 D. 对仗
  2. “门前苔藓积”中的“苔藓”象征什么? A. 岁月的积累 B. 生命的活力 C. 自然的美丽 D. 人类的痕迹
  3. “禅房封屈膝”中的“封”是什么意思? A. 封闭 B. 覆盖 C. 保护 D. 隐藏
  4. “欲去重迟留”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A. 对古寺的厌恶 B. 对古寺的留恋 C. 对古寺的恐惧 D. 对古寺的冷漠

答案:

  1. B
  2. A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通过描绘山间的静谧,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文同的《访古寺老僧不遇书壁》与王维的《鸟鸣涧》都描绘了静谧的自然环境,但文同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禅境的向往和对老僧归来的期待,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文同诗集》:收录了文同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文同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