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秀才江居五题·醉经庵》

时间: 2025-01-26 06:07:43

垂茅缉为庵,有类穹庐形。

之人伏其中,日醉乎群经。

世俗安尔知,但谓长不醒。

寄此语二豪,渠非彼刘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夏秀才江居五题·醉经庵 文同 〔宋代〕

垂茅缉为庵,有类穹庐形。 之人伏其中,日醉乎群经。 世俗安尔知,但谓长不醒。 寄此语二豪,渠非彼刘伶。

白话文翻译:

用茅草搭建的小屋,形状类似蒙古包。 这位秀才藏身其中,整日沉醉于经典书籍。 世俗之人怎能理解,只说他一直不醒。 借此告诉那两位豪杰,他并非那刘伶。

注释:

  • 垂茅:指用茅草覆盖的屋顶。
  • 缉:编织。
  • 穹庐:古代北方民族居住的圆顶帐篷。
  • 之人:指夏秀才。
  • 群经:指各种经典书籍。
  • 世俗:指一般人的看法和观念。
  • 二豪:指两位豪杰,具体人物不详,可能是泛指。
  • 渠:他。
  • 刘伶:西晋时期的酒仙,以嗜酒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书画亦有很高成就。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居江边的秀才,他醉心于经典,不问世事,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批判。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文同隐居或游历时,对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的观察和感慨。通过描绘夏秀才的生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位隐居江边的秀才的生活状态。诗中,“垂茅缉为庵”和“有类穹庐形”形象地描绘了秀才简朴的居所,而“日醉乎群经”则表现了他对经典书籍的痴迷。后两句“世俗安尔知,但谓长不醒”和“寄此语二豪,渠非彼刘伶”则表达了对世俗的不屑和对真正隐士的赞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批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垂茅缉为庵,有类穹庐形”:用茅草搭建的小屋,形状类似蒙古包,形象地描绘了秀才简朴的居所。
  2. “之人伏其中,日醉乎群经”:这位秀才藏身其中,整日沉醉于经典书籍,表现了他对知识的痴迷。
  3. “世俗安尔知,但谓长不醒”:世俗之人怎能理解,只说他一直不醒,表达了对世俗的不屑。
  4. “寄此语二豪,渠非彼刘伶”:借此告诉那两位豪杰,他并非那刘伶,强调了他与酒仙刘伶的不同,赞美了真正的隐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茅草搭建的小屋比喻为穹庐,形象生动。
  • 拟人:“日醉乎群经”中的“醉”字赋予了书籍以人的情感,形象地表现了秀才对知识的痴迷。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夏秀才的生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批判,强调了真正的隐士与世俗之人的不同。

意象分析:

  • 垂茅:简朴的居所,象征隐逸生活。
  • 穹庐:北方民族的圆顶帐篷,象征远离世俗的隐居生活。
  • 群经:经典书籍,象征知识和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之人”指的是谁? A. 文同 B. 夏秀才 C. 刘伶 答案:B

  2. 诗中的“穹庐”象征什么? A. 豪华的居所 B. 简朴的隐居生活 C. 世俗的生活 答案:B

  3. 诗中的“二豪”指的是谁? A. 两位豪杰 B. 刘伶和另一位酒仙 C. 文同和夏秀才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 文同的《夏秀才江居五题·醉经庵》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文同的诗更多了一层对世俗的批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可以与文同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