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吟十首。重赋(一作无名税)》
时间: 2025-01-10 22:39: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居易《秦中吟十首·重赋》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
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爱人。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
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
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
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
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
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
悲喘与寒气,并入鼻中辛。
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
缯帛如山积,丝絮如云屯。
号为羡馀物,随月献至尊。
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白话文翻译
在肥沃的土地上种植桑树和麻,所希望的是能帮助百姓。
百姓用这些材料制作布帛,所追求的是能够维持生计。
但在这些生活所需之外,还要缴纳赋税,以供奉君主和父母。
国家本来只定了两种税,是为了爱护百姓。
最初是为了防止贪婪,明令内外官员。
但在税之外又增加了其他的强制,都是以不合法的方式处理。
怎奈岁月久远,贪官得以苟且偷生。
为了寻求个人私利,四处勒索,无论冬春。
织好的丝绢还未满一匹,纺成的丝还未满一斤。
乡里的官吏逼迫我交税,不给我留一点余地。
年末时天地闭合,寒风凛冽破坏村庄。
夜深烟火已尽,霰雪纷纷落下。
幼儿的身体没有遮蔽,老人的身体没有温暖。
悲伤的喘息与寒气交织,痛苦地进入鼻中。
昨天还交了残余的税,今天却窥看官库的大门。
缯帛如山般堆积,丝絮如云般聚集。
号称是富余的物品,按月献给皇上。
夺去了我身上的温暖,换取你眼前的恩宠。
进入琼林的库房,岁月久远化为尘埃。
注释
- 厚地:肥沃的土地。
- 生民:百姓、人民。
- 理:治理、管理。
- 征赋:征收的赋税。
- 君亲:君主和父母。
- 两税:国家规定的正常税收。
- 羡馀物:富余的物品,通常指税收外的物品。
- 琼林库:典指皇宫的库房,象征财富的集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与元稹齐名,主张“诗言志”,以其平易近人的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闻名。他的诗广泛反映了社会的疾苦、民生的困境。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白居易晚年,正值唐朝政治腐败、官吏贪婪的时期。诗人目睹人民的苦难,深感赋税繁重与官吏贪婪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写下此诗以抒发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对百姓的同情。
诗歌鉴赏
《秦中吟十首·重赋》是一首充满社会关怀的诗作,展现了白居易对贫苦百姓深切的同情。诗中通过对农民生产、生活的描绘,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税赋的沉重与官吏的贪婪。开头几句描绘了丰饶的土地与百姓的辛劳,表现出诗人对农民生存状态的关注。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出因赋税繁重而导致的社会悲剧,特别是对老弱的描写,增强了读者的感受。诗中使用了许多反问与对比,借以强调国家政策的初衷与实际执行之间的矛盾,反映了诗人对当权者的不满。结尾部分更是以“岁久化为尘”来总结社会的悲剧,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悲凉。
通过生动的描写与深刻的思想,这首诗不仅有着直白的社会批判,也展现了白居易作为一位诗人的人文关怀,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描绘了农民在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作,目标是为了帮助百姓生活得更好。
- 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说明百姓通过劳作制作布帛,渴望能维持生计。
- 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生活之外还要缴纳赋税,供奉君主和父母,显示了百姓的困境。
-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爱人:国家最初设定的两税是为了照顾百姓。
-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最初设立税制是为了防止贪婪,要求官员恪守。
-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然而税收以外又强制增加其他收费,皆以不合法方式处理。
-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随着时间推移,贪官开始利用制度漏洞逃避惩罚。
- 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为了获取个人私利,四处勒索百姓,全年无休。
- 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百姓辛苦劳作却未能完成应有的产出。
- 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乡里的官吏逼迫百姓交税,毫无余地。
- 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年末寒冷,阴风凛冽,使村庄更加凋敝。
- 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夜晚降临,烟火熄灭,雪花纷飞,增添了凄凉气氛。
- 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描绘了儿童和老人的困境,前者没有遮蔽,后者失去温暖。
- 悲喘与寒气,并入鼻中辛:悲伤的喘息与寒冷的空气交织,令人感到痛苦。
- 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刚刚交完残余的税,今日却想偷看官库。
- 缯帛如山积,丝絮如云屯:描绘官库内物品积累如山,讽刺其奢华与不公。
- 号为羡馀物,随月献至尊:富余的物品每月上交给皇帝,反映官员的贪婪。
- 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剥夺了百姓的温暖,换取了皇帝的短暂恩宠。
- 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最终物品在岁月的流逝中化为尘埃,暗示无常与悲剧。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比了国家政策的初衷与实际效果,突出矛盾。
- 比喻:用“缯帛如山积”形象化官仓的富饶与百姓的悲惨。
- 排比:多次使用“幼者”、“老者”等排比,强化悲惨的场景。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税赋制度的批判,表现了诗人对百姓生活困境的深切同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与贪婪,呼唤对百姓的关爱与救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桑麻:象征着农业与百姓的生计。
- 征赋:代表着沉重的赋税与官吏的压迫。
- 寒风、霰雪:象征着社会的凄凉与百姓的无助。
- 琼林库:象征着奢华与贪婪的官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厚地植桑麻”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百姓的辛劳
- B. 政府的政策
- C. 诗人的怀旧
- D. 天然资源的丰富
-
“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中“体无温”指代什么?
- A. 老人没有衣物
- B. 老人失去生活的温暖
- C. 老人身体虚弱
- D. 老人被遗弃
-
诗人为何对官库内的财富感到讽刺?
- A. 因为财富太多
- B. 因为财富与百姓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
- C. 因为财富分配不公
- D. 因为财富不易得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样关注民生疾苦,体现社会关怀。
- 李白《将进酒》: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与杜甫:两位诗人都关注社会现实,但白居易更侧重于表现百姓的日常生活,而杜甫则更多反映战争与动乱带来的苦难。
参考资料
- 《白居易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与他的诗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