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彭浪矶
朱敦儒 〔宋代〕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
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白话文翻译:
我乘小舟远行成为江南的客人,
只见孤雁伴着浮云。
一路上满是烟尘,
回眸望着故乡,泪水浸湿了手巾。
碧绿的山在傍晚时分显得清冷,
枫叶伴着芦苇在水边轻摇。
夕阳西下,波平如镜,
心中愁苦,离乡背井让我倍感失落。
注释:
- 扁舟:指小船,舟小而轻便。
- 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风景秀丽,是诗人向往的地方。
- 旅雁孤云:旅途中的大雁与孤独的云彩,象征孤独和漂泊。
- 烟尘:指旅行过程中遇到的尘土,象征路途的艰辛。
- 碧山:指青翠的山,常用来描绘自然美景。
- 汀洲:水边的小洲,通常是指江河湖泊中的小岛。
- 愁损:愁苦与失落的结合,表达离别的痛苦。
典故解析:
这首词中的“江南”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地名,常常出现在古代文人笔下,象征着美丽与憧憬。而“回首中原”则是对故乡的眷恋,表现出离别后的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敦儒,字梦阮,号东篱,宋代词人。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脱俗,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该词作于诗人离乡背景下,表现出他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江南的向往。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游子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显得深沉和痛苦。
诗歌鉴赏:
《采桑子·彭浪矶》通过小舟、孤雁、烟尘等意象,塑造了一个离乡漂泊者的形象,深刻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开头以“扁舟去作江南客”引出远行的主题,紧接着“旅雁孤云”,描绘了孤独与漂泊的感受,营造出一种寂寞的氛围。第二句“万里烟尘”则突出了旅途的艰辛和对故乡的无尽思念,回首中原的“泪满巾”让人感受到浓烈的乡愁。接着,诗人以“碧山对晚汀洲冷”和“枫叶芦根”描绘了晚景,展现出一种凄凉的美。最后一句“愁损辞乡去国人”,将离别的愁苦推向高潮,表达了身在异乡的无奈与伤感。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扁舟去作江南客:诗人乘小舟,成为江南的旅客,表达了出行的状态。
- 旅雁孤云:旅途中的孤雁,象征着孤独与漂泊的心情。
- 万里烟尘:指经历长途路途的艰辛,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 回首中原泪满巾:回望故乡时,泪水涌出,悲伤难忍。
- 碧山对晚汀洲冷:描绘晚上的自然景象,山和水的冷清映衬出心情的凄凉。
- 枫叶芦根:秋天的枫叶与芦苇,增添了自然环境的萧瑟。
- 日落波平:夕阳西下,平静的水面,反映出一种宁静却又悲伤的氛围。
- 愁损辞乡去国人:离开故乡,心中愁苦,表达了对故乡和国家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旅雁孤云”暗喻孤独的旅程。
- 对仗:整首词的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意象表达情感,使情景交融。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江南美丽自然的向往与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游子在外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深情,体现了传统文化中游子心态的复杂性。
意象分析:
- 江南:象征着美丽与希望。
- 孤雁:代表孤独和漂泊的心态。
- 碧山: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清冷的情感。
- 枫叶:常与秋季联系,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旅雁孤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
B. 孤独
C. 喜悦 -
“万里烟尘”所指的是什么?
A. 乡愁
B. 旅途的艰辛
C. 风景 -
诗人离开故乡时,感到如何?
A. 开心
B. 愁苦
C. 平静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同样表达离别与思乡之情。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描绘了孤独和思念的情感,但风格和情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