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南塘》

时间: 2025-04-27 21:42:14

吁嗟从古行路难,长亭短日天风寒。

舟胶马隤忧欲死,朱门歌舞谁办此。

一朝邂逅荥阳君,首倡开土囊俱倾。

五丁未具饭能几,群毛不集裘安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吁嗟从古行路难,长亭短日天风寒。
舟胶马隤忧欲死,朱门歌舞谁办此。
一朝邂逅荥阳君,首倡开土囊俱倾。
五丁未具饭能几,群毛不集裘安成。

白话文翻译:

唉,从古至今,行路真是艰难,
长亭里短日的天风刺骨寒冷。
船的胶水干了,马也倒了,我愁苦得快要死,
朱门外歌舞升平,谁能来帮我解忧呢?
一天偶然遇见荥阳君,
他打开土囊,物资都倾泻而出。
但五丁未能聚齐,饭又能做几碗?
众多的毛皮没有聚集,裘衣又怎么成呢?

注释:

  • 吁嗟:叹息,表示感慨。
  • 长亭短日:长亭指的是送别的地方,短日指的是白天时间短,暗示时光流逝之快。
  • 舟胶、马隤:舟胶指船只的胶水,马隤指马的疲惫。
  • 朱门:指富贵人家的门,象征奢华的生活。
  • 荥阳君:指古代名士,可能暗指某位有名望的人。
  • 土囊:装土的袋子,象征财富和物资。
  • 五丁:古代传说中的神灵,象征力量和帮助。
  • 群毛:指皮毛,象征衣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汉章,宋代诗人,以其清新流畅的诗风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坡南塘》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行路之难和社会不公,表达了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思考和对物质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坡南塘》是一首充满感慨的古诗,诗人以“行路难”开篇,直抒胸臆,展现出一种无奈与悲凉的情感。长亭短日,描绘出送别时的孤寂与寒冷,行路之辛苦在此刻显得尤为突出。接下来的“舟胶马隤”更是将诗人的愁苦推向高潮,舟船与马匹的困境,象征着他在追求理想和生活目标中的艰难险阻。

“朱门歌舞”一联则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社会的两极分化。富贵人家的歌舞升平与普通人的困境形成强烈反差,诗人不仅是在表达个人的痛苦,同时也在批判社会的不公。此时,他偶遇“荥阳君”,似乎暗示着一丝希望,然而紧接着的“饭能几”与“裘安成”又将希望化为泡影,反映出一种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揭示了人在社会中的孤独与无助,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富贵与贫困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值得细品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吁嗟从古行路难:感叹从古至今,行路都是艰难的。
  • 长亭短日天风寒:长亭送别,白天短,风又冷,表现出寂寥的氛围。
  • 舟胶马隤忧欲死:船只的胶水干了,马也累倒了,形象地表现出旅行的艰辛。
  • 朱门歌舞谁办此:在富贵人家外,歌舞升平,反映社会的不平等,表达诗人的孤独感。
  • 一朝邂逅荥阳君:偶然遇见某位有名望的人,似乎带来了一丝希望。
  • 首倡开土囊俱倾:他打开土囊,财富、物资倾泻而出,象征着对物质的渴望。
  • 五丁未具饭能几:然而即使有财富,五丁未聚齐,饭也难以多做。
  • 群毛不集裘安成:众多的毛皮没有聚集,裘衣难以成形,意在表达现实的无奈与困扰。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朱门歌舞”与“行路难”形成鲜明对比,深化了主题。
  • 比喻:“五丁”象征力量和帮助,用以表达对人力资源缺乏的无奈。
  • 排比:多次使用“能几”、“安成”强化了诗人对现实的感慨。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个人的困境为切入点,揭示了社会的两极分化与人们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艰辛,表现了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与无奈的感慨。

意象分析:

  • 长亭:象征离别与孤独。
  • 舟胶马隤:象征旅行的艰难与生活的困境。
  • 朱门:象征富贵和奢华的生活。
  • 荥阳君:象征希望与可能的改变。
  • 土囊:象征财富与物质的渴望。
  • 五丁群毛:象征人力与物质资源的缺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行路难”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无奈
    C. 愤怒
    D. 兴奋

  2. “朱门歌舞”这句的含义是什么? A. 反映贫困
    B. 表达奢华
    C. 赞美艺术
    D. 描写自然

  3. 诗中提到的“荥阳君”象征着什么? A. 绝望
    B. 希望
    C. 失败
    D. 忍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坡南塘》同样表达了诗人在逆境中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但《登高》更加强调了个人的孤独与历史的沧桑,展现出一种更为沉重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创作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