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莫抚干弹琴流水操》
时间: 2025-01-11 20:41: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听莫抚干弹琴流水操
作者: 叶梦得 〔宋代〕
故山不在眼,远想流水声。
佳人南风手,起我涧谷情。
十载厌鼙鼓,嚣尘乱鸣钲。
萧然洗病耳,为鼓一再行。
度险微断续,奔前忽琮琤。
凄风拉远响,薄月当微明。
乱石拱高下,回环亦峥嵘。
吾归正自尔,猛士方西征。
年少勇过我,犬羊膻王城。
请更平戎操,尽扫洛河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当下生活的感慨。诗中提到的“故山不在眼”意味着故乡已经不在眼前,但心中依然能想象到那流淌的水声。佳人南风的轻柔手势唤起了诗人涧谷中的情感。经历了十年的战争和喧嚣,诗人对鼓声和喧闹感到厌倦。耳边的清音使他精神焕发,回忆起往昔的种种。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艰难险阻的旅程,耳边的凄风和微弱的月光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诗人回归本心,回忆起年轻时的勇敢与豪情,他渴望能再次平息战乱,清理洛河的浊流。
注释
- 故山:指诗人故乡的山。
- 鼙鼓:军队打的鼓声,象征战争。
- 嚣尘:喧闹的尘世,表示对繁杂生活的厌倦。
- 琮琤:形容流水声或琴声的清脆响亮。
- 薄月:微弱的月光,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梦得,字子美,号惟白,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尤其擅长古体诗,风格清新脱俗,常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体现出浓厚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叶梦得经历了十年的战乱和动荡后,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的期望。正值国家动乱时期,诗人通过音乐与自然的意象,抒发了对和平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与流畅的音韵,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思念及对生活现状的感慨。开篇的“故山不在眼,远想流水声”便引出了对故乡的追忆,流动的水声仿佛在耳边萦绕,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牵挂。接着,诗人通过对南风佳人的描绘,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在经历了十年的战争之后,诗人对“鼙鼓”与“鸣钲”的厌倦表现出了对战乱带来的痛苦与疲惫,反衬出他渴望宁静的心境。他通过“萧然洗病耳”的意象,传达出内心的清明与解脱,似乎在寻求一种心灵的慰藉。
诗的后半部分则更加深刻地探讨了生活的艰辛与对未来的希望。诗人用“凄风拉远响,薄月当微明”的意象,描绘出一种孤独的情绪,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期待能重归平静的生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故山不在眼,远想流水声:诗人虽然看不见故乡的山,但心中依旧记挂着那流淌的水声,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
- 佳人南风手,起我涧谷情:佳人如南风般轻柔,唤起了我在涧谷中的情感,表达了对美好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渴望。
- 十载厌鼙鼓,嚣尘乱鸣钲:经历了十年的战争,诗人对鼓声和喧闹感到厌倦,反映出对战争的厌烦与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 萧然洗病耳,为鼓一再行:内心的清明使我耳边的杂音消失,清响的鼓声让我重新振作,象征着希望的重生。
- 度险微断续,奔前忽琮琤:在险阻的旅途中,偶尔传来清脆的流水声,象征着生命中的美好时刻。
- 凄风拉远响,薄月当微明:凄凉的风声在远处回荡,微弱的月光照耀着我,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美丽的意境。
- 乱石拱高下,回环亦峥嵘:山石高耸,回环曲折,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艰辛。
- 吾归正自尔,猛士方西征:我回归本心,正如勇士在西征,象征着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 年少勇过我,犬羊膻王城:年轻时的勇敢与豪情,诗人意识到年轻的力量与勇气超越了自己。
- 请更平戎操,尽扫洛河清:渴望再次奏响平定战乱的乐曲,清理浑浊的洛河,表达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故山不在眼”比喻对故乡的思念。
- 拟人:南风的“手”象征着柔和的触感,使得情感更加生动。
- 对仗:如“十载厌鼙鼓,嚣尘乱鸣钲”,构成了音韵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故乡的思念、对战争的厌倦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诗人通过音乐与自然的意象,表达了内心的情感与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水:象征思乡与生命的延续。
- 佳人:象征美好与向往。
- 鼙鼓:象征战争与喧嚣。
- 凄风:象征孤独与悲伤。
- 薄月:象征微弱的光明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叶梦得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十载厌鼙鼓”中“鼙鼓”指的是什么?
- A. 舞乐
- B. 战争的鼓声
- C. 乡音
- D. 自然的声音
-
诗中提到的“薄月”象征着什么?
- A. 光明
- B. 微弱的希望
- C. 黑暗
- D. 迷茫
答案
- B. 宋代
- B. 战争的鼓声
- B. 微弱的希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叶梦得 vs. 陶渊明: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自然和故乡的热爱,但叶梦得更强调对战争的反思与渴望和平,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田园生活的恬淡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