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其四 湖光亭落成》
时间: 2025-01-11 17:51:15意思解释
水调歌头 其四 湖光亭落成
作者: 叶梦得 〔宋代〕
原文展示
修眉扫遥碧,清镜走回流。
堤外柳烟深浅,碧瓦起朱楼。
分付平云千里,包卷骚人遗思,
春色入帘钩。桃李尽无语,
波影动兰舟。念谢公,平生志,
在沧洲。登临漫怀风景,
佳处每难酬。却叹从来贤士,
如我与公多矣,名迹竟谁留。
惟有尊前醉,何必问消忧。
白话文翻译
修长的眉毛在遥远的碧空中轻扫,清澈的镜子映出回流的波光。
堤岸外的柳树烟雾深浅不一,碧瓦楼阁如朱楼般矗立。
把千里平云托付于你,包卷着骚人的遗思,
春色悄然浮入帘钩。桃李花开无言,
波影轻摇兰舟。想念谢公,心中理想,
在那沧洲。登高远眺,随意欣赏风景,
美好的地方总难以回报。却叹自古以来的贤士,
像我与公这样的多得是,但留下的名迹又有谁呢?
唯有在酒前醉饮,何必去问消愁。
注释
- 遥碧: 远处的碧空。
- 清镜: 指水面如镜般清澈。
- 包卷: 包含、卷入。
- 骚人: 诗人、文人。
- 沧洲: 指谢公,传说中的隐士。
- 尊前: 酒杯前。
典故解析
- 谢公: 指谢安,东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诗人,以其高洁的品德和才华而受到后人尊敬。
- 沧洲: 代表一种理想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梦得(1077年-1139年),字季琦,号涵溪,南宋诗人、散文家,以其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高洁的品格受到后人推崇。他的作品常体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 其四 湖光亭落成》创作于叶梦得任职期间,正值南宋初期,国家动荡,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得他在诗中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展现了叶梦得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通过描写美丽的自然景色,展示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给人以心灵的放松。随着诗的推进,诗人逐渐引入个人情感,从对自然的赞美转向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感慨。
“桃李尽无语,波影动兰舟”一句,表现出一种无言的美,恰如其分地描绘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念谢公,平生志,在沧洲”的出现,则引发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人在对比贤士与自身的同时,又深刻反思名迹的留存,表现出对历史的无奈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使得诗歌在音韵和节奏上都显得和谐优美。最后以“惟有尊前醉”落脚,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一种洒脱态度,令人在感叹中又感受到一种豁达的胸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修眉扫遥碧: 描绘出诗人对美景的感受。
- 清镜走回流: 水面如镜,波光流转,展现自然的动态美。
- 分付平云千里: 借云表达理想的追求。
- 春色入帘钩: 春色悄然渗入,彰显生活的美好。
- 桃李尽无语: 自然之美常常是无言的,但却能传递深意。
- 波影动兰舟: 通过波影来联结诗人的情感。
- 登临漫怀风景: 在高处任意欣赏风景,表达一种闲适的心态。
- 却叹从来贤士: 反思历史上的贤士与自身的处境。
- 惟有尊前醉: 提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如“修眉扫遥碧,清镜走回流”。
- 比喻: 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情感。
- 拟人: 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使其更具表现力。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当下生活的洒脱态度。
意象分析
- 湖光亭: 象征着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
- 桃李: 象征着青春与美好。
- 波影: 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谢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谢安
- D. 苏轼
-
“惟有尊前醉”的意思是?
- A. 享受生活
- B. 忧愁满怀
- C. 追求名利
- D. 忘却烦恼
答案:
- C. 谢安
- A. 享受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叶梦得与苏轼的《水调歌头》,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叶梦得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苏轼则更侧重于情感的抒发和对历史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