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秋战国门。季札
作者: 周昙 〔唐代〕
吹毛霜刃过千金,
生许徐君死挂林。
宝剑徒称无价宝,
行心更贵不欺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锋利的刀刃比金子更珍贵,活着的许君与死去的季札在情义上相互依存。虽然宝剑被称为无价之宝,但真诚的内心才是最珍贵的,不会背叛自己的心。
注释:
- 吹毛霜刃:比喻剑刃非常锋利,甚至可以吹掉毛发。这里形容剑的锋利程度。
- 生许徐君:指的是许君生前的情谊,表现出对朋友的珍视。
- 死挂林:指即使季札已逝,其精神依然悬挂于林间,象征对友人的怀念。
- 宝剑徒称无价宝:即使宝剑被称为无价之宝,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它并不能与真诚的心相提并论。
- 行心更贵不欺心:真诚的内心和行为更为珍贵,不会辜负自己的内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昙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以情感深邃、意象丰富而著称,常常表现出对友情和忠诚的珍视。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一个注重道德情义的时代,作者可能是在感怀友谊的同时,思考人生的真谛与价值观,强调了内心的诚实与忠贞。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剑和心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真诚的深刻理解。开头的“吹毛霜刃过千金”不仅描绘了宝剑的锋利,也象征了珍贵之物的价值。随后提到的“生许徐君死挂林”,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即使生死相隔,情感依旧坚韧。最后两句“宝剑徒称无价宝,行心更贵不欺心”将诗的主题推向高潮,强调了内心的诚实和行为的重要性,超越了物质的追求,更加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的美好品质。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古代名剑的赞美,也有对真诚情谊的歌颂,充分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吹毛霜刃过千金”,描绘了剑的锋利,暗示如金子般珍贵的物品不及此剑。
- 第二句:“生许徐君死挂林”,表现出即使生前与许君的情谊深厚,死后依然铭记。
- 第三句:“宝剑徒称无价宝”,指出虽然剑被视为无价之宝,但其价值却是相对的。
- 第四句:“行心更贵不欺心”,强调真正的诚实和忠诚才是最珍贵的。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宝剑比作无价之宝,强调其珍贵。
- 对比:通过对剑和心的对比,突出内心的价值。
- 意象:剑象征武力和勇气,而“行心”则代表忠诚和道德。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物质与精神、外在与内在之间的关系,强调了真实情感与忠诚的不可替代性,提醒人们珍视真诚的心。
意象分析:
- 宝剑:象征力量、勇气和忠诚,在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 心:象征内在的品质和道德,强调内心的诚实与忠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吹毛霜刃”主要形容什么? a) 剑的锋利
b) 剑的重量
c) 剑的颜色 -
诗中提到的“许君”与季札的关系是? a) 朋友
b) 敌人
c) 兄弟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物质的珍贵
b) 人际关系的真诚
c) 战争的残酷
答案:
- a) 剑的锋利
- a) 朋友
- b) 人际关系的真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将进酒》——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周昙的这首诗更为内敛,强调的是内心的忠诚与情义,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豪放与洒脱的个性。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生命观与价值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