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三十首·十六》

时间: 2025-04-28 02:16:06

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

鉴湖春好无人赋,“岸夹桃花锦浪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
鉴湖春好无人赋,岸夹桃花锦浪生。

白话文翻译:

秋虫在细细地鸣叫,表达着千古的情感;灯下的山鬼,泪水纵横,充满了哀伤。鉴湖的春天美好,却无人来作诗赋词;岸边的桃花在浪花中摇曳,仿佛在盛装打扮。

注释:

字词注释:

  • 切切:细微、轻声,形容秋虫的鸣叫声。
  • 秋虫:秋天的虫子,象征着思念和孤寂。
  • 万古情:指千古以来的情感,表达了对过往的感怀。
  • 山鬼:传说中山中的鬼魂,常被用来象征孤独与悲伤。
  • 鉴湖:指的是浙江省的一个湖泊,春天的美景通常令人心醉。
  • 无人赋:无人来作诗,表达了对美景的遗憾。
  • 岸夹桃花:岸边的桃花盛开,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
  • 锦浪生:浪花如锦,形容水波的美丽。

典故解析:

  • 山鬼:山鬼常常被诗人用来表达孤独、悲伤以及对人间情感的思考,常见于古代诗词中。
  • 鉴湖:鉴湖在古代文人中常被提及,象征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诗人对自然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天池,是金朝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咏物抒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感受到周围的自然景色与内心的孤寂,表现了对时间流逝和人事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在这首诗中,元好问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虫鸣、山鬼的形象,深刻地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怀念。诗的开头“切切秋虫万古情”,通过细腻的秋虫鸣叫,传达出一种万古的情感,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与孤寂。接下来的“灯前山鬼泪纵横”,则将这种情感具象化,使人感受到一种悲凉的氛围,山鬼的泪水象征着无奈与哀伤。

而“鉴湖春好无人赋”,则是对美好时光的感慨,春天的美丽却无人来吟咏,暗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忽视和遗憾。最后一句“岸夹桃花锦浪生”,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桃花与波浪,展现了自然的繁华与生机,形成了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从虫鸣到山鬼,再到春光,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美的感悟,充满了哲理性与感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切切秋虫万古情
    • 秋虫的鸣叫声细微而悠长,传达出一种千古以来的情感,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2. 灯前山鬼泪纵横
    • 在灯光下,山鬼流下的泪水纵横交错,表现了深重的哀伤,似乎在倾诉自己的孤独。
  3. 鉴湖春好无人赋
    • 鉴湖的春天美丽动人,却无人来作诗赋予它美丽,这里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被忽视的惋惜。
  4. 岸夹桃花锦浪生
    • 岸边的桃花在浪花中摇曳,形成了美丽的画面,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繁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虫的鸣叫比作古老情感,形象生动。
  • 拟人:山鬼的泪水被赋予情感,使其更具人性化,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形成了和谐的音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虫、山鬼和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孤独、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人事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虫:象征孤独与思念。
  • 山鬼:象征悲伤与无奈。
  • 鉴湖春:象征美好与被忽视的时光。
  • 桃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繁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切切秋虫”的意思是什么?

    • A. 声音细微
    • B. 秋天的虫子
    • C. 人的情感
    • D. 以上皆是
  2. “山鬼泪纵横”中“山鬼”象征什么?

    • A. 孤独
    • B. 喜悦
    • C. 忍耐
    • D. 争斗
  3. 诗的最后一句“岸夹桃花锦浪生”表达了什么?

    • A. 孤独的心情
    • B. 春天的美丽
    • C. 自然的毁灭
    • D. 诗人的遗憾

答案:

  1. D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但更侧重于家国情怀和历史的感慨。
  • 《夜泊牛渚怀古》:通过夜晚的景象表达对历史的思考,情感基调与元好问的作品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元好问诗词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文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