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二》
时间: 2025-01-10 22:46: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墟曲中一作墟曲人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淡泊。诗人生活在偏远的乡村,那里人迹罕至,街巷寂寞,几乎听不到车轮声。白天时常关上门,室内清净得没有尘埃。偶尔在村边小路上,草丛中走动,邻居们相遇时没有多余的话语,只是谈论着桑树和麻草的生长。桑树和麻草已长得很高,我的田地也在不断扩大。我常常担心霜雪会来临,把这些植物打落,像草丛一样凋零。
注释
- 罕人事:人迹稀少的事情。
- 穷巷:偏僻的巷子。
- 轮鞅:车轮的声音,这里指代车马的行驶。
- 荆扉:荆条制成的门,象征朴素的居住环境。
- 绝尘想:没有尘土的想象,表示一种清净的境地。
- 墟曲:乡村小路。
- 桑麻:桑树和麻草,象征农田生活的主要作物。
- 霜霰:霜和雪的合称,这里表示对自然灾害的担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靖节,东晋时期著名诗人和隐士。他提倡自然、简朴的生活方式,反对官场的浮华与权贵的争斗。他的诗歌以田园诗为主,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陶渊明隐居后的生活,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诗中流露出他对土地的依恋和对自然的关注。
诗歌鉴赏
《归园田居·其二》展现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深切向往和对世俗喧嚣的逃避。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呈现出一种宁静、恬淡的生活状态。诗人以“野外罕人事”开头,便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繁杂的氛围,接着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如“白日掩荆扉”,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清静和恬淡。
在后面的描绘中,诗人以“桑麻日已长”表达了对自然生长的欣慰,象征着他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诗人对霜雪的担忧,则反映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暗示着生活的脆弱与不易。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厚的哲理,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外罕人事:描绘了田园的寂静,表明人迹罕至。
- 穷巷寡轮鞅:描述了偏僻的巷子里车辆稀少,生活宁静。
- 白日掩荆扉:白天关闭简陋的门,体现出诗人的朴素。
- 虚室绝尘想:室内清静,心中无尘,表达内心的宁静。
- 时复墟曲中:偶尔在村中的小路上行走,展现与邻里间的交流。
- 但道桑麻长:简朴的对话,只讨论作物的生长。
- 桑麻日已长:生长茂盛,象征着丰收的希望。
- 我土日已广:我的土地也在不断扩大,表达了对生活的满足。
- 常恐霜霰至:对自然灾害的担忧,反映对生命脆弱的感悟。
- 零落同草莽:对自然凋零的感叹,隐喻生活的无常。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穷巷寡轮鞅”,对称的用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桑麻”,象征农村生活的富饶和希望。
- 拟人:通过“白日掩荆扉”,赋予自然以人的动作,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变化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诗的情感基调是宁静而又略带忧虑,展现了陶渊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中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外:象征宁静与自然,也代表诗人向往的生活。
- 桑麻:代表农村的生计和丰收,象征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 霜霰:象征自然界的无情,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人所描述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A. 热闹喧嚣
B. 宁静清幽
C. 豪华富丽
D. 纷争四起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主要作物是__和__。
-
判断题:诗人对霜雪的担忧表现了他对自然的无所谓态度。 (对/错)
答案:
- B
- 桑、麻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其一》
- 《饮酒·其五》(陶渊明)
- 《田园乐》(王维)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系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更加强调对土地的热爱与对世俗的逃避,而王维则在自然景色中融入了更多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陶渊明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田园诗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