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厚弟诗将活鹿寿余次韵一首》

时间: 2025-05-20 05:50:13

从猎曾陪汉建章,肄歌遣寿鲁灵光。

山林放去全渠性,町疃归来获此祥。

却笑缋皮资少府,底须折角何朝堂。

残年不作蕉中梦,得丧冥心付一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居厚弟诗将活鹿寿余次韵一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从猎曾陪汉建章,
肄歌遣寿鲁灵光。
山林放去全渠性,
町疃归来获此祥。
却笑缋皮资少府,
底须折角何朝堂。
残年不作蕉中梦,
得丧冥心付一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曾经在狩猎时陪伴汉代的建章宫,
借着歌声送去寿禄与灵光。
放下山林的束缚,回到乡间,
带着这份吉祥的收获归来。
不禁嘲笑那位官员,
何必在朝堂上折磨自己。
余生已经不再做那梦幻般的生活,
得失心都交给这一杯酒吧。

注释:

  • 汉建章:指汉代的皇家宫殿,象征权力和荣华。
  • 肄歌:指吟唱、作诗,表达欢乐和祝福的方式。
  • 渠性:指人性、性情,诗中强调一种放下世俗的态度。
  • 町疃:乡村、农田,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归属感。
  • 缋皮:古代对动物皮毛的称呼,少府是官名,暗指奢侈。
  • 折角:指委屈自己,形容朝廷中的艰难与复杂。
  • 蕉中梦:蕉叶常用以比喻虚幻的梦境与不切实际的追求。
  • 一觞:一杯酒,象征洒脱与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典故解析:

  • 汉建章:汉代的皇宫,常常被诗人用作对比,以表现个人的生活选择与追求。
  • 鲁灵光:鲁国的灵光,传说中的贤圣,诗中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蕉中梦:古诗中多次出现的意象,象征着虚无缥缈的理想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景升,号东篱,南宋诗人,曾任官职,后因政治原因辞官归隐。他的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刘克庄归隐田园、追求自然生活的时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及对田园诗意的向往。正值宋代社会动荡,诗人借此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狩猎的场景引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开篇提到“曾陪汉建章”,既是一种怀古之情,也隐含着对权力的反思与对个人自由的渴望。在山林与乡村的对比中,诗人抒发了对放下世俗羁绊的渴望,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自然的生活态度。

诗中通过对“缋皮资少府”的嘲讽,表达了对奢华生活的鄙视,强调了远离官场、追求简单生活的理想。最后两句则揭示了诗人的人生哲学:无论得失,都应心如止水,随缘而安。整体上,诗歌在结构上紧凑,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与思考深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从猎曾陪汉建章:回忆曾经参与狩猎,陪伴达官显贵,体现出一种怀旧之情。
  2. 肄歌遣寿鲁灵光:吟唱祝福,愿意把寿元与灵光送给朋友,象征对生命的祝愿。
  3. 山林放去全渠性:放下山林的束缚,回归本真,体现出对个人自由的向往。
  4. 町疃归来获此祥:回到乡村,获得祥和的生活,表达对田园的向往。
  5. 却笑缋皮资少府:对奢侈生活的讽刺,反映出对现实的批判。
  6. 底须折角何朝堂:何必在朝堂上自我折磨,表达对官场生活的不满。
  7. 残年不作蕉中梦:不再追求虚幻的梦想,表现出一种成熟的生活态度。
  8. 得丧冥心付一觞:对人生得失的淡然态度,把心情寄托于一杯酒。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山林放去全渠性,町疃归来获此祥”,形成了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蕉中梦象征虚幻的追求,增强了诗歌的象征意义。
  • 反语:通过嘲讽少府,展现了对奢华生活的不屑。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表达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与友人分享猎鹿的快乐,表达对人生哲学的思考,最终得出得失皆是浮云的结论,展示出一种超脱的智慧与从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猎鹿:象征自由与野性,代表诗人对自然生活的追求。
  • 山林:象征自然与宁静,反映诗人内心的向往。
  • 缋皮:象征奢华与权力,批判世俗生活的虚伪。
  • :象征虚幻和不切实际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汉建章”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宫殿?

    • A. 唐代
    • B. 汉代
    • C. 明代
    • D. 宋代
  2. “缋皮资少府”中的“少府”指的是?

    • A. 官名
    • B. 地名
    • C. 人名
    • D. 物品
  3. 诗人对何种生活态度表示赞同?

    • A. 奢华生活
    • B. 官场生活
    • C. 田园生活
    • D. 旅行生活

答案:

  1. B. 汉代
  2. A. 官名
  3. C. 田园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by 陶渊明:同样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饮酒》by 陶渊明:表达对自然与自由的追求。

诗词对比:

  • 诗人刘克庄与陶渊明,两者均强调自然与田园生活,但刘克庄更关注对世俗生活的批判,而陶渊明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我实现。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的全面分析。
  2. 《古诗文概论》:深入了解古诗词的背景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