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赠尼师,旧角奴也)》

时间: 2025-01-27 03:25:18

吹箫泛月。

往事悠悠休更说。

拍碎琉璃。

始觉从前万事非。

清齐净戒。

休作断肠垂泪债。

识破嚣尘。

作个逍遥物外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赠尼师,旧角奴也)

吹箫泛月。往事悠悠休更说。
拍碎琉璃。始觉从前万事非。
清齐净戒。休作断肠垂泪债。
识破嚣尘。作个逍遥物外人。

白话文翻译:

吹着箫,泛舟于月下,往昔的事已久远,不必再提。
将琉璃拍碎,才明白过去的种种都是虚幻。
保持心境清净,不要再为情伤而流泪。
看透尘世纷扰,做个逍遥自在的超然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吹箫:用箫吹奏音乐,象征悠闲自在的生活。
  • 泛月:在月光下划船,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 琉璃:此处比喻脆弱的事物或感情,易碎且难以持久。
  • 清齐净戒:形容心境的清净与戒除杂念。
  • 断肠垂泪债:形容因情伤而产生的痛苦和遗憾。
  • 识破嚣尘:看透世俗的喧嚣,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典故解析

  • “物外人”:指超然物外、不受世俗困扰的人,反映道家思想中追求的自在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字子华,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词人、政治家,以词风清新、意境深远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人情世态和自然景观,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对往事的回忆与释怀的过程中,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看透与摆脱,反映了他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尤其是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与烦恼后,渴望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诗歌鉴赏:

张孝祥的《减字木兰花》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表达了对人生往事的淡然与释怀。全诗开头便以“吹箫泛月”引入,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仿佛在描绘一个闲适的夜晚,诗人轻声吟唱,心中无忧。接下来的“往事悠悠休更说”,则显示出他对过去的释然,往昔的种种经历已经不再重要,反而是对当下的珍惜。

在“拍碎琉璃”一语中,诗人以琉璃的脆弱来象征过往的情感与经历,表示这些曾经的情感是多么易碎和不堪一击,令人感到无常与虚幻。接下来的“清齐净戒”则是对内心状态的要求,诗人倡导一种清净的生活态度,希望能够摆脱情感上的牵绊,达到一种内心的宁静。

最后两句“识破嚣尘,作个逍遥物外人”更是揭示了整首诗的主题:看透世俗的纷扰,追求一种超然的生活。诗人在此提醒读者,真正的快乐在于内心的宁静,而不是外界的繁华与喧闹,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正是诗人追求的理想生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吹箫泛月”:暗示诗人心境放松,沉浸于自然的美好之中。
  • “往事悠悠休更说”:表达对过往的回忆的无奈与释然,选择不再提及。
  • “拍碎琉璃”:比喻过去的种种经历如同琉璃般脆弱,反映出对往事的清醒认识。
  • “始觉从前万事非”:意识到过去的种种都是虚幻,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认知。
  • “清齐净戒”:展现一种追求内心清净、戒除杂念的理想状态。
  • “休作断肠垂泪债”:劝诫自己不要再因情伤而痛苦。
  • “识破嚣尘”:看透世俗的纷扰,达到一种内心的明了。
  • “作个逍遥物外人”:追求一种超然自在的生活状态,反映出道家的哲学思想。

修辞手法

  • 比喻:以“琉璃”比喻脆弱的感情,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如“清齐净戒,识破嚣尘”,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往事的反思与释怀,表达了对内心宁静与超然生活的向往,强调了看透世俗纷扰的重要性,反映出一种哲学思考与人生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音乐与宁静,表现诗人内心的闲适。
  • :代表清幽的环境,营造出一种超脱的氛围。
  • 琉璃:象征脆弱的美好与过往的无常。
  • 逍遥:传达出一种自在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吹箫泛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境?

    • A. 悠闲自在的心境
    • B. 忧伤的回忆
    • C. 热闹的场景
  2. “拍碎琉璃”中的“琉璃”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未来
    • B. 脆弱的情感
    • C. 坚强的意志
  3. 诗中提到的“逍遥物外人”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
    • B. 渴望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 C. 对过去的怀念与留恋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张孝祥的《减字木兰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往事的思考与感慨,但前者更强调内心的超脱与宁静,而后者则更多地表现出对情感的留恋与惆怅。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存在差异,但都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宋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