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梦?并引?》
时间: 2025-01-22 00:32: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梦?并引》
七月十三日,至儋州十馀日矣,澹然无一事。
学道未至,静极生愁,夜梦如此,不免以书自怡。
夜梦嬉游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
计功当毕春秋余,今乃始及桓庄初。
怛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钩鱼。
我生纷纷婴百缘,气固多习独此偏。
弃书事君四十年,仕不顾留书绕缠。
自视汝与丘孰贤,易韦三绝丘犹然,如我当以犀革编。
白话文翻译
七月十三日,我到达儋州已经十多天了,心中空荡荡的没有一件事情。
我追求道理尚未成功,静静的环境让我生出忧愁,夜里的梦境如此,让我不得不以写字来安慰自己。
梦中我像个嬉戏的童子,父亲和老师的责问让我惊慌失措,像是逃跑一般。
我本应在春秋时期完成学业,现在才刚刚开始接触到桓庄的内容。
惊醒后心中不安,坐立不宁,像是被钩住的鱼。
我一生中牵扯纷杂,气质本就多变,偏偏在这一点上特别。
我放弃书本为君服务已经四十年,仕途上并未顾及过往的书卷。
我自问你与丘比谁更贤能,易韦三绝的丘依然如故,而我却应该用犀皮来编写。
注释
- 澹然:清淡,空灵。
- 学道未至:学习道理尚未达到。
- 怛然:惊恐、怯懦的样子。
- 挂钩鱼:比喻心情不安,难以自持。
典故解析
- 春秋:指《春秋》这部经典的历史著作,强调对历史的学习和理解。
- 桓庄:指《春秋》中桓公和庄公的时代,象征着历史中的重要阶段。
- 易韦三绝:指古代著名的诗人韦应物、李白、白居易等,他们的才华被誉为绝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以豪放、洒脱见长,尤其擅长词和诗。
创作背景
《夜梦?并引》创作于苏轼被贬儋州时期,正值其人生的低谷,内心的愁苦和对理想的追求交织在一起,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表现出苏轼特有的洒脱与深沉。通过描绘梦境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及对理想的追求。在梦中,苏轼回归了童年的无忧无虑,而在现实中却面临着无法摆脱的责任与压力。诗中多次提及书籍和学习,显示了他对知识与道理的渴望,然而在官场的沉浮中,他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运用“挂钩鱼”的意象,生动地表现了他内心的挣扎与不安,以及对自己人生选择的反思。整首诗洋溢着深厚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苏轼高超的诗歌艺术和深邃的人生智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到达儋州后的无所事事和静谧的心境,反映出他对现实的无奈和焦虑。
- 第三至四句:梦中回忆起童年,象征着对简单生活的怀念,父师的责备则提示着成长的责任。
- 接下来的句子:表达了对学业的耿耿于怀和对过往的反思。
- 最后两句:感慨自己放弃书本追求官职,但内心依然在思索知识与人生的意义。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挂钩鱼”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不安。
- 对仗:整首诗中使用了许多对称的修辞,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对知识的渴望与对人生的反思,展现了诗人面临困境时的无奈与坚持。
意象分析
- 书:象征知识与理想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学问的重视。
- 梦:代表着对过去无忧无虑生活的怀念,寓意着诗人对理想的向往。
- 鱼:象征着被束缚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挂钩鱼”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不安
- C. 自由
-
诗中提到的“桓庄”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 A. 春秋
- B. 战国
- C. 汉代
-
苏轼在诗中对书的态度是?
- A. 无所谓
- B. 重要
- C. 反感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另一首著名的词作,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苏轼更显沉思与对理想的追求,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和对自由的向往。两者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